思永齋原文
韶春煦潤錦花舒,為撫時和惕有餘。
卑室更因思禹拜,倚衡擬欲學師書。
脩身敬奉三無本,敘族寧忘一脈初。
綈幾蠣窗增愧處,聖人見說貴鶉居。
詩詞問答
問:思永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思永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思永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春煦
春天和煦的陽氣。《文選·顏延之<陶徵士誄>》:“晨煙暮靄,春煦秋陰。” 李周翰 註:“煦,陽氣也。” 南唐 李中 《己未歲冬捧宣頭離下蔡》詩:“詔下如春煦,巢南志不違。” 宋 劉子翬 《呂居仁惠建昌紙被》詩:“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
時和
天氣和順。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聖逢其危。”《宋書·文帝紀》:“今因四表無塵,時和歲稔,復獲拜奉舊塋,展罔極之思。” 唐 崔鉉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卑室
見“ 卑宮菲食 ”。
倚衡
(1).靠在車前橫木上。《論語·衛靈公》:“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論·答陳才卿書》:“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則參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
(2).《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騎,倚也。衡,樓殿邊欄楯也。”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曰:“衡,車衡也。騎音倚,謂跨之。”按,“騎衡”後作“倚衡”,有兩解,一解據 如淳 說,謂倚靠在樓殿邊欄幹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 北齊 顏之推 《觀我生賦》:“繄深宮之生貴,矧垂堂與倚衡。” 唐 劉禹錫 《觀市》:“是日倚衡而閲之,感其盈虛之相尋也速,故著於篇雲。”一解據 韋昭 說,謂跨在車前橫木上。 唐 陸龜蒙 《漁具詩·釣車》:“高多倚衡懼,下有折軸速。”
學師
教師。亦以稱府、州、縣學學官。《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將士絶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隸釋·漢學師宋恩等題名》 洪适 題釋:“右《學師宋恩等題名》,今在 成都 周公 禮殿門之西序, 蜀 人謂之‘學師題名’。”《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齊回到 汶上縣 ,拜縣父母、學師、典史。”
脩身
陶冶身心,涵養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易·復》:“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禮記·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史記·五帝本紀》:“﹝ 高辛 ﹞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 唐 韓愈 《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士之脩身立節,而竟不遇知己,前古已來,不可勝數。” 清 王筠 《菉友臆說》:“脩身之功尚欠,大德澟澟然矜持之,一定不敢踰;小德繁瑣,或有照顧不到處,則出矣。”
敬奉
(1) 虔誠地供奉神佛
敬奉神明
(2) 恭敬地送上
敬奉錦緞一匹
三無
(1).謂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禮記·孔子閒居》:“ 孔子 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孔穎達 疏:“此三者,皆謂行之在心,外無形狀,故稱無也。”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五有三無,匪君不極。”
(2).佛教語。指空、無相、無作。亦泛指佛法。 唐 王勃 《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綈幾
鋪上綈錦的几案。古為天子專用。《西京雜記》卷一:“ 漢 制:天子玉幾,冬則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幾。” 清 錢謙益 《除夕再迭前韻和季穆寄黃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之二:“冰侵綈幾書籤冷,衣覆香篝侍女驕。” 清 曹寅 《廳前紅梅初開折一枝寄子猷索詩》:“軍持涉江水,綈幾達晨衙。”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鶉居
(1).謂野居無常處。《莊子·天地》:“夫聖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 陸德明 釋文:“鶉居,謂無常處也。又云:如鶉之居,猶言野處。” 唐 李嶠 《大周降禪碑》:“閭閻無犬吠之驚,風俗有鶉居之暇。” 唐 王起 《堯見姑射神人賦》:“向使忘鶉居之性,徇龍駕之盛,則光宅之德,徒聞乎以遨以游,比屋之聽,詎見乎乃神乃聖。”
(2).指簡陃的居室。 宋 晏殊 《巢父井》詩:“安巢一枝上,豈曰鶉居陋。”
詩詞推薦
乙酉歲除八絕句(選—)
傅山〔清代〕縱說今宵舊歲除,未應除得舊臣荼。摩雲即有回陽雁,寄得南枝芳信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