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驢

作者:陳謨 朝代:元代

蹇驢原文

使爾不為蹇,知非果下孫。

卓錐疑是駿,漆步僅如豚。

暮雪灞橋水,春風錦里村。

慇勤詩伯愛,遲鈍向人言。

詩詞問答

問:蹇驢的作者是誰?答:陳謨
問:蹇驢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蹇驢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陳謨的名句有哪些?答:陳謨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謂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後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後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

卓錐

立錐。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乾馬因論伯時畫天馬圖》:“ 西河 驄作蒲萄錦,雙瞳夾鏡耳卓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游日記》:“路傍先有一峯,圖鋭若標,從此而亂峯漸多,若卓錐,若駢指,若列屏,俱環映於大山之東。”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即使赤貧之家,卓錐無地,欲藝時花而不能者,亦當乞諸名園,購之擔上。”

灞橋

橋名。本作 霸橋 。據《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唐 鄭谷 《小桃》詩:“和煙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連 灞橋 。” 宋 賀鑄 《連理枝》詞:“想 灞橋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夢杳。” 明 徐復祚 《紅梨記·再錯》:“則看他迎風襲襲,籠煙裊裊,腸斷 灞橋 濱。”《紅樓夢》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橋 。”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錦里

即 錦官城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 夷里橋 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牆,其道西城,故 錦宮 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 錦里 也。”後即以 錦里 為 成都 之代稱。 唐 李商隱 《籌筆驛》詩:“他年 錦里 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明 何景明 《送楊太常歸省》詩之二:“ 錦里 趨庭日,聲華冠 蜀 都。”參見“ 錦官城 ”。

慇勤

見“ 慇懃 ”。

詩伯

詩壇宗伯;詩壇領袖。 唐 杜甫 《石硯》詩:“ 平公 今詩伯,秀髮吾所羨。” 宋 劉過 《湖上》詩:“莫惜高吟三十韻,敢煩詩伯為平章。” 清 孫枝蔚 《海陵喜遇鄧孝威有贈》詩:“此時對詩伯,情誼倍相親。”

遲鈍

反應遲緩;腦子不靈敏

反應遲鈍

人言

人們的評論,別人的議論

詩詞推薦

蹇驢原文_蹇驢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