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七餘期八餘,屈指誠奢計。
亦復至浹旬,倏此漏聲綴。
依然是山莊,軒若信仙地。
初無招徠心,頗有輻輳事。
斯皆承天貺,不期而得遂。
卻慚鳳尾者,無心但增翠。
似覺粗孔間,忽欲齊檐際。
彼此設相較,勞逸我弗逮。
辛丑之所願,幸符茲莫異。
笑指松有言,任閱千辛歲。
詩詞問答
問:《詠旃檀林鳳尾松三疊乙未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七
2. 廿年前搆築此宇見當階石砌間有孔徑尺因命移種是松爾時不過拱把亦未計及挺茂也自後竟得地氣日見蔥翠年來植根盤固幾欲彌石孔枝葉亦漸齊檐際矣
參考注釋
指誠
謂誓表誠信。《太平廣記》卷四八七引 唐 蔣防 《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引諭山河,指誠日月,句句懇切,聞之動人。”
亦復
(1).也。表示同樣。《後漢書·霍諝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世說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結構》:“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併,企業界中亦復如此。”
(2).又。《世說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一門之內,有忠與孝,亦復何恨!”
浹旬
一旬,十天。《隸釋·漢衛尉衡方碑》:“受任浹旬,庵離寢疾,年六十有三。”《宋書·武帝紀論》:“﹝ 高祖 ﹞曾不浹旬,夷凶翦暴。”《資治通鑑·後漢隱帝乾祐三年》:“比皇帝到闕,動涉浹旬,請太后臨朝聽政。” 胡三省 註:“十日為浹旬。” 明 許自昌 《水滸記·閨晤》:“近則浹旬,遠幾一月,纔到家中料理一番。” 龔爾位 《己酉三月送春麓山作》詩:“浹旬苦風雨,閉戶不知春。”
漏聲
銅壺滴漏之聲。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宋 蘇軾 《寒食夜》詩:“漏聲透入碧窗紗,人靜鞦韆影半斜。” 清 譚嗣同 《和仙槎除夕感懷》之四:“有約聞鷄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招徠
招攬
招徠顧客
輻輳
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車輻集中於車轂一樣。也作“輻湊”
於是太公勸其女功…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史記·貨殖列傳序》
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後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
(2). 唐 代樂舞名。《新唐書·禮樂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雲舞,二慶善舞,三破陣無,四承天舞……承天樂,舞四人,進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宮城南中門叫 承天門 。《舊唐書·睿宗紀》:“兵部尚書 郭元振 從上御 承天門 樓,大赦天下。”
不期
(1)
(2)
沒有約定
不期而遇
(3)
不料;想不到
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西遊記》
鳳尾
(1).鳳凰的尾羽。引申為秀美的細紋。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唐 皮日休 《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石墨一研為鳳尾,寒泉半勺是龍鱗。”
(2).對科第排尾的美稱。 唐 黃滔 《寄翁文堯拾遺》詩:“龍頭鳳尾前年夢,今日須憐應若神。”自註:“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夢 文堯 作狀頭及第。”
(3).指鳳尾草。 宋 秦觀 《和孫莘老游龍洞》:“草隱月崖垂鳳尾,風生陰穴帶龍腥。” 明 張寧 《方洲雜言》:“草木中耐寒者極多,素馨、車前、鳳尾……不可勝紀。”
(4).即鳳尾竹。亦泛指竹子。 宋 仲殊 《玉樓春》詞:“黃梅雨入芭蕉晚,鳳尾翠搖雙葉短。”《紅樓夢》第二六回:“只見鳳尾森森,龍吟細細。” 陳毅 《莫乾山紀游詞》:“ 莫乾 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緑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參見“ 鳳尾竹 ”。
(5).即鳳尾蕉。俗稱鐵樹。莖上被覆鱗片,葉生莖頂,長大堅勁,羽狀分裂如鳳尾,故名。《剪燈餘話·鳳尾草記》:“ 祖 中庭植鳳尾一株,已百年。生吟嘯其側。”參見“ 鳳尾蕉 ”。
(6).即鳳尾箋。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參見“ 鳳尾牋 ”。
(7).古琴尾部的美稱。 南唐 李煜 《書琵琶背》詩:“天香留鳳尾,餘煖在檀槽。”《紅樓夢》第八九回:“雖不是焦尾枯桐,這鶴山鳳尾,還配得齊整;龍池雁足,高下還相宜。”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勞逸
勞苦與安逸
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
所願
(1).願望;希望。《孟子·公孫丑上》:“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 孔子 也。” 晉 陶潛 《閒情賦》:“考所願而必違,徒契闊以苦心。”
(2).指願意去的地方。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