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夜原文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詩詞問答
問:十二月十五夜的作者是誰?答:袁枚
問:十二月十五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十二月十五夜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袁枚的名句有哪些?答:袁枚名句大全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更鼓聲,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
吹燈入睡發現房間更加明亮,原來是月光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更加明亮。
譯文二
悶聲的更鼓從遠處一陣緊一陣地傳來,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
我也吹滅油燈準備入睡,但燈滅後卻發現房間更亮了,
原來因為夜空正高懸明月,大地又撒滿白雪,
明亮的圓月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比吹燈前還要明亮。
注釋
沉沉:指從遠處傳來的斷斷續續的聲音。
更(gēng)鼓: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晚上派專人巡夜,打鼓報導時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絕:此謂消失。
一天:滿天空。
後兩句是說:把燈吹滅後,因為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裡面反而顯得更加明亮了。
詩文賞析
這首詩描繪一幅了夜深人靜,但更鼓聲聲,吹燈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詩簡潔曉暢、清新可喜。這首詩形象地寫出了夜之靜,雪之明,表現出詩人孑然一人夜中賞雪景的獨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製造了更深人轉靜的環境氣氛。“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它以“更鼓”、“人聲”的一急一絕,形成對照,更深人靜的過程,藉助“沉沉”“漸漸”四疊字便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來,使人仿佛聽到夜神走動的腳步聲。它又以兩散行句結束,特意突出後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絕妙景致。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寫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燈本以照明,吹燈而窗更明,是因為夜空正高懸明月,大地又灑滿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見。詩人這時也許已和衣 * ,卻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後一個“十五”,既有明月當空,又有白雪灑地,很可能是詩人一生少遇的良宵。這時一盞寒燈,顯已成為多餘。不由起坐吹燈,臨窗賞玩。由於白雪映襯,月光顯得分外皎潔。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晝。
“月照一天雪”五字,準確地表現出詩人映雪賞月的獨特感受,既寫了實景,又傳出真情,全詩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這兩句的藝術靈感,也許是受張九齡“滅燭憐光滿”的詩意的誘發,但它不是“望月懷遠”,而是映雪賞月,則顯屬詩人的創造。它也不像韓愈、蘇軾因有謫遷經歷,而生髮“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情思,只是直寫這年最後一個“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詩由於使用了對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現的藝術手法,而收到了語言清新簡淨的效果。此詩所寫臘半雪夜賞月的景致,可能會給人“幽冷”的印象,但它與柳宗元“孤舟”獨釣的“孤獨”心態迥然不同,因為作者並無柳氏南遷後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個生活安定的詩翁,十二月十五夜飛映雪賞月的真實感受,可以用詩人“景是眾人同,情乃一人領”(《老莫作詩》)的藝術自自來說明。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之毀未必可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新唐書·列傳·卷二十二》
-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李嶠《風》
-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天,則災猶未去也。墨子《墨子·11章 尚同(上)》
-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王象春《書項王廟壁》
- 大難不死,必有後祿。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 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 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