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府判

作者:釋元肇 朝代:宋代

陳府判原文

考亭真派落姑蘇,克己工夫到物初。

文好祇教供草檄,命慳聊得坐題輿。

循良殄瘁悲民社,儒道凋零泣里閭。

素業可傳雙桂子,家留經訓是菑畬。

詩詞問答

問:陳府判的作者是誰?答:釋元肇
問:陳府判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陳府判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元肇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元肇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考亭

在今 福建 建陽 西南。相傳 五代 南唐 時 黃子稜 築以望其父(考)墓,因名 望考亭 ,簡稱 考亭 。 南宋 朱熹 晚年居此,建滄洲精舍。 宋理宗 為崇祀 朱熹 ,於 淳祐 四年(公元1244年)賜名考亭書院。此後因以“考亭”稱 朱熹 。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之學,明白純正,以紹述 考亭 為己責,所志益深且遠。” 清 黃宗羲 《清谿錢先生墓志銘》:“ 考亭 於釋老之學,亦必究其歸趣,訂其是非。” 姚瑩 《論詩絕句》之十二:“ 考亭 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

姑蘇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河渠書》:“上 姑蘇 ,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縣》。

(2).指 姑蘇台 。《國語·越語下》:“ 吳王 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 姑蘇 。” 韋昭 註:“ 姑蘇 ,宮之臺也,在 吳閶門 外,近湖。”《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吳 ,敗之 姑蘇 。” 司馬貞 索隱:“ 姑蘇 ,臺名,在 吳縣 西三十里。”《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吳 興 姑蘇 而滅。” 李賢 註:“ 姑蘇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姑擊之於 檇李 ,復敗於 姑蘇 。”參見“ 姑蘇臺 ”。

(3). 蘇州 吳縣 的別稱。因其地有 姑蘇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 吳子胥 不磔 姑蘇 東門外乎!”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孟明 補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責於 姑胥 。” 唐 張繼 《楓橋夜泊》詩:“ 姑蘇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明 馮夢龍 《山歌·月上》:“ 姑蘇 李秀才 ,貧而滑稽。”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來此已是 姑蘇 ,料想地方官員,一定要來參謁。”

克己

舊時商店自稱價錢公道,不多賺錢

要價特別克己

工夫

(1)

(2) 時間

有頓飯工夫方回來。——《紅樓夢》

那有工夫講話

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費的人力

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覽》

重行整理,又須費一番新工夫。——魯迅《書信集》

(4) 經過訓練學到的勝任工作的能力;培養的或學到的才能

始知名畫有工夫

這些演員真有工夫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工夫都是工藝術的上品。——《蘇州園林》

(5) 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草檄

草擬檄文。亦泛指撰寫官方文書。《陳書·蔡景歷傳》:“部分既畢,召令草檄, 景歷 援筆立成。” 唐 戴叔倫 《送崔融》詩:“ 陳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長平 。” 清 周亮工 《解嚴後病臥敢園》詩:“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命慳

猶命薄。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皋得真》:“前生運蹇,以致今生分緣淺,今生命慳,擬結來生未了緣。”

題輿

東漢 周景 任 豫州 刺史時,嘗辟 陳蕃 (字 仲舉 )為別駕。 蕃 辭不就。 景 題別駕輿曰:“ 陳仲舉 座也。”不復更辟。 蕃 惶懼,起視職。事見《太平御覽》卷二六三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後遂用作典故,以“題輿”謂景仰賢達,望其出仕。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桓溫 之徵 謝奕 ,暫為司馬之官; 周景 之禮 陳蕃 ,仍降題輿之命。”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職述 景 題輿。” 宋 司馬光 《送王彥臣同年通判亳州》詩:“聖主憐耆舊,題輿得吏師。”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殄瘁

亦作“ 殄悴 ”。1.困窮,困苦。《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漢書·王莽傳上》引作“殄顇”。《晉書·殷浩傳》:“華夏鼎沸,黎元殄悴。”《宋書·謝晦傳》:“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凡百有殄瘁之哀,蒼生深橫流之懼。” 明 唐順之 《與王北涯蘇州書》之三:“感慨平生,可勝悲怛!至於殄瘁之嘑,則海內志士之所同也。”

(2).凋謝;枯萎。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以朝菌之耀秀,不移晷而殄瘁;類春華之暫榮,未改旬而凋墜。” 唐 白居易 《養竹記》:“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 宋 蘇轍 《汝州謝雨文》:“自春徂夏,旱飢為苦。麰麥殄悴,禾未出畝。”

民社

(1).民間祭祀土神。《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擇元日,命民社。” 鄭玄 註:“社,后土也。使民祀焉。”

(2).指人民和社稷。 宋 蘇軾 《賀時宰啟》:“民社非輕,猶承宣而惴惴。天淵靡外,亦戾躍以欣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夏》:“蕞爾一邑,何能養如許騶從?履任,則一方塗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歸,勿前矣。”

(3).引申指民間。《封神演義》第九八回:“ 紂王 聚歛吸民脂,不信當年放 桀 時……今日還歸民社去,從來天意豈容私。”

(4).指州、縣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長官。 宋 張孝祥 《后土東嶽文》:“下臣蟣虱,天子使守民社。服事之始,敢敬有謁。”《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二弟年富力強,方司民社,宜資莊產,以終廉節。” 清 錢謙益 《浙江台州府黃巖縣知縣周玄昭受文林郎制》:“具官某起自賢書,遂膺民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夏》:“此市儈耳,何足以任民社!”

(5).古代民間自行結集的團體。《宋史·高宗紀五》:“辛酉,詔 淮南 、 襄陽府 等路團結民社。”

(6). 民國 初年擁護 黎元洪 的政治組織。

儒道

(1).儒家的道德原則。《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禮安,言以類使,則儒道畢矣;雖 舜 不能加毫末於是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羣,而意實卓爾矣。”

(2).泛指儒家的思想學說。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儒道在 漢 為讖諱所雜,在 宋 為二氏所雜。”

(3).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說。《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弼 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

凋零

(1) 衰敗,不振

(2) 用來喻人的死傷離散

里閭

(1).里巷;鄉里。《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南朝 梁武帝 《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葉聖陶 《窮愁·倚閭之思》:“厥後道出 齊 魯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鄉里友人。 唐 李紳 《憶登棲霞寺峰》詩:“卻數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諸盜》:“里閭相勸,族黨相規。”

(3).泛指民間。 唐 韓愈 《錢重物輕狀》:“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 宋 蘇軾 《謝賈朝奉啟》:“首隆學校之師儒,次訪里閭之耆舊。” 清 龔自珍 《語錄》:“小篆相傳,沿譌日久,大抵由 漢 時里閭書師所見隸書,傳授其徒。”

素業

(1).清白的操守。《三國志·魏志·徐邈胡質等傳論》:“ 徐邈 清尚弘通, 胡質 素業貞粹……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晉書·陸納傳》:“汝不能光益父叔,乃復穢我素業耶!” 唐 劉長卿 《哭陳歙州》詩:“千秋萬古葬平原,素業清風及子孫。”

(2).先世所遺之業。舊時多指儒業。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諸生,家承素業,門無富貴,易農而仕。”《隋書·張煚傳》:“ 周 代公卿,類多武將,唯 羨 以素業自通,甚為當時所重。”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惟當尋素業,歸臥守荊柴。” 清 馮班 《鈍吟雜錄·將死之鳴》:“家世素業,不可輒廢。吾家以讀書相傳,業之貴者也。”

(3).猶本業。 魯迅 《墳·堅壁清野主義》:“‘堅壁清野’是兵家言,兵家非我的素業,所以這話不是從兵家得來,乃是從別的書上看來,或社會上聽來的。”

可傳

(1).可以傳後;可以傳授。《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2).可以流傳。 唐 韓愈 《謝自然詩》:“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桂子

桂花。 宋 柳永 《望海潮》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經訓

經籍義理的解說。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諸生競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頗引經訓風喻之言,下則連偶俗語,有類俳優。”《後漢書·鄭玄傳論》:“王父 豫章君 ( 范寧 )每考先儒經訓,而長於 玄 ,常以為 仲尼 之門不能過也。”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

菑畬

1.耕耘。

2.耕稼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詩詞推薦

  • 錢舜舉山居圖長卷

    乾隆清代〕未聞巢由買山隱,巢由隱處定名山。五畝之園千古計,數椽草堂終日閒。高賢群結忘年友,舊句應同半偈刪。䤨槻
  • 黃梅五首

    陳師道宋代〕舊鬢千絲白,新梅百葉黃。留花如有待,迷國更須香。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病後喜過劉家

    白居易唐代〕忽憶前年初病後,此生甘分不銜杯。誰能料得今春事,又向劉家飲酒來?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孫子才輓詞

    樓鑰宋代〕身後名何用,人亡意愈深。蓋棺悲昨夢,掛劍答初心。潛德仍能發,遺言尚可尋。悼元情更切,接隴柏森森。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寄無斁

    陳師道宋代〕敬問晁夫子,官池幾許深。已應飛鳥下,復作臥龍吟。待我中痾愈,同君把臂臨。泥塗無去馬,夏木有來禽。
  • 月珠寺明月樓

    程少逸宋代〕風菜差差午暑清,眼明茶碗打花輕。 * 小歇誰驚起,簌簌楠花落雨聲。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乾隆清代〕東方欲生明,檐間瓦雀喧。披衣問章奏,晏起古戒敦。曉日升滄涼,須臾漸溫暾。高峰餘積素,陽阿融濕原。田盤
  • 答大年馬丞相

    胡如壎宋代〕人生寄浮雲,世味如嚼蠟。甯分螬半食,肯農烏三匝。紛紛相彼我,此道方噂沓。君看王孫猨,愛惡卒難合。吾儕
  • 寄友人

    陳瓘宋代〕行人征轡路西東,霜葉翩翩舞亂紅。曉色冥濛溪浸月,陰容黯澹馬嘶風。浮生信若萍隨浪,遠意徒驚鳥在籠。萬事
  • 中和節賜群臣宴賦七韻

    李适唐代〕東風變梅柳,萬匯生春光。中和紀月令,方與天地長。耽樂豈予尚,懿茲時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君臣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石州慢 送牛農師赴石州學正

    許有壬元代〕少日襟期,不信儒冠,能把身誤。長歌拂袖南來,眼底雲霄平步。黃金散盡,三年流落京華,區區又上并州路。官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落葉

    王建唐代〕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 彥宋代〕南朝欲相風方上,北敵聞骨已寒。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人下第歸

    朱慶餘唐代〕獨立身難達,新春與志違。異鄉青草長,故國白頭歸。岸闊湖波溢,程遙楚岫微。高秋期再會,此去莫忘機。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與陳宰

    許月卿宋代〕到處逢人說大蘇,一門兄弟古今無。吹塤林五黟山馬,鼓瑟陳雙婺水鳧。定分有殊自鵬鷃,閒情無限盡龍豬。歸來
  • 楊柳枝二首·其一

    周憲王明代〕春來折盡更逢春,舊折長條又復新。惟有行人相送別,今年不是去年人。
  • 故諫議大夫鮮于公欲作新堂以傳世譜名曰卓絕

    李廌宋代〕諸孤皆妙稟,況乃承義方。世濟商人美,各是萬夫望。拳拳奉先志,誅茆建崇堂。豈徒輪奐美,卓絕當未央。
  • 過長安渡

    黃載宋代〕重來已過十番秋,更十番秋欲白頭。無限舊時心裡事,青山殘照水東流。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 自得軒

    乾隆清代〕寶額煥楣檐,因文理趣拈。聖人能自得,小子嘆前瞻。鐙事收銀燭,年光發繡簾。優遊翰墨苑,覺此足沉潛。
  • 寄衣曲

    羅與之宋代〕愁腸結欲斷,邊衣猶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劍環聲。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
陳府判原文_陳府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