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詞原文
姽嫿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
捐軀自報恆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詩詞問答
問:姽嫿詞的作者是誰?答:曹雪芹
問:姽嫿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曹雪芹的名句有哪些?答:曹雪芹名句大全
注釋
“捐軀”二句:意思是,自從林四娘為報答恆王對她的恩寵而拋掉自己生命的那一天之後,青州地方的泥土也是香的了。“土亦香”在《紅樓夢》的各個脂硯齋版本中都一致,程高本作“土尚香”,不對。“此日”並非“今天”,而是指“捐軀”的“那一天”,所以不該用“尚”字。詩句語法常與口語有別,這兩句應如上面所解說的。青州,府名,在山東,明代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今益都縣)。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賈蘭所作,與賈環的《姽嫿詞·紅粉不知愁》、賈寶玉的《姽嫿詞·恆王好武兼好色》都出自小說的第七十八回。
賈政與眾幕友談及恆王與林四娘故事,稱其“風流雋逸,忠義感慨”,“最是千古佳談”,命賈蘭、賈環和賈寶玉各吊一首。賈政所敘述的情節是作者利用了舊有明代傳說史事而加工改緝的。“姽嫿”一詞初見於宋玉《神女賦》,形容女子美好貞靜,所以小說中說,加以“將軍”二字更見奇妙。
《姽嫿詞》突出地表現了曹雪芹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補天”;一方面憎惡政治腐敗、現實黑暗,一方面又為清帝國的命運擔憂,為他們這個階級的沒落而哀傷;一方面同情奴隸們的痛苦和屈辱,為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強烈的控訴,一方面又主張“清清白白”地做人,“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反對奴隸們用暴力來推翻現存的制度、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嫿詞》中,他以當今皇帝褒獎前代所遺落的可嘉人事為名,指桑罵槐,揭露和嘲笑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強中乾的虛弱本質,這是大膽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農民起義風暴的猛烈掃蕩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場災難,把向革命勢力作拚死頑抗的林四娘當作巾幗英雄而大加讚美,這又說明曹雪芹並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階級。
清代康熙之後,政治上轉向黑暗,隨著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鬥爭日益激化,農村中的奪糧、抗租和“搶田奪地”的鬥爭也此起彼伏,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雖則尚未成熟,但已在醞釀之中。封建地主階級中一些對現實比較有清醒認識的人,開始擔心像前代青州唐賽兒以至李自成那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哀嘆沒有人能“挽狂瀾於既倒”。《姽嫿詞》正反映了這種深懷隱憂的沒落階級的思想情緒。
脂硯齋在小說寫到“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時曾加批語,以為不能實看這些話,否則,“便呆矣”,還說“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因而,目前有些研究紅學和史學的人認為,從史事看,林四娘應死於抗清,“非與義軍為敵者”(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230頁 ),此詩實“與義軍無關”,“對立面為侵擾青州之清軍”,這樣寫是為“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地認為“是指崇禎十五年(註:崇禎十五年為1642年)十二月清軍在未入關前一次入侵明境山東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時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信件)。此說,不僅關係到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政治立場問題,也關係到這位滿族子弟會不會存在某些反滿意識的問題。這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關於小說的人物形象,《姽嫿詞》這段情節在小說描述晴雯之死的過程中是強行插入的,表面上像是游離的、節外生枝的。賈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叫去做吊林四娘的詩,做成《姽嫿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其實都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託。然而,把一個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寵的貴族姬妾與一個遭封建勢力迫害而死的 * 放在一起寫,以便作某種類比的意圖,從階級觀點來看是有問題的。它同樣清楚地表明了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李白《上之回》
- 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
-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 風送梅花過小橋,飄飄。趙顯宏《晝夜樂·冬》
- 酷暑天,葵榴發,噴鼻香十里荷花。
- 道本足於身,切實求來,則常若不足矣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一一三則》
-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 動人以行不以言,應天以實不以文,故我清靜而人自正。房玄齡《晉書·帝紀·第六章》
- 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一·天文》
-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閒愁。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