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原文

貪戀火宅不性悟,終日居迷路。

聞其善事卻沉吟。

地獄淪加深。

詞中莫怪苦丁寧,佛法沒人情。

任你愚人聽不聽。

悟者自心明。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貪戀

深深依戀或留戀

貪戀西湖景色

火宅

佛教語。多用以比喻充滿眾苦的塵世。《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所燒,我皆拔濟。” 南朝 梁武帝 《寶亮法師<涅槃義疏>序》:“救灼燒於火宅,拯沉溺於浪海。” 唐 白居易 《贈曇禪師》詩:“欲知火宅焚燒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魯迅 《野草·死火》:“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疑這才從火宅中出。”

終日

從早到晚

終日忙忙碌碌

終日而思。——《荀子·勸學》

迷路

迷失道路

他迷路了

善事

(1) 慈善的事;好事情

吉祥善事

(2) 好好侍奉

善事雙親

沉吟

(1) 深思吟味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魏· 曹操《短歌行》

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楊朔《茶花賦》

(2) 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

輕聲沉吟

沉吟放撥插弦中,頓起衣裳起斂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地獄

(1) 某些宗教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對

(2)

(3) 比喻受苦受難的地方

(4) 黑暗、喧鬧、混亂和壞人無法無天的地方

加深

程度增加

他們之間的積怨加深了

丁寧

叮嚀,反覆地囑咐

佛法

(1) 佛教的教義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人聽

(1).眾人所知聞。《後漢書·朱浮傳》:“ 浮 事雖昭明,而未達人聽,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後漢書·徐稺傳》:“伏見處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純備,著於人聽。”

(2).即民聽,指百姓的視聽。《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孔 傳:“言天因民以視聽,民所惡者天誅之。”《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聽斷明允,庶事無滯,則吏慎其負,而人聽不惑矣。” 胡三省 註:“人聽,即民聽。《晉書》史臣避 唐太宗 諱,改民為‘人’,《通鑑》因之。”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詩詞推薦

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原文_求因果·其二·真悟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