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愚山游嵩山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送愚山游嵩山原文

夙昔山水懷,夢想嵩陽寺。

先生江海人,蕭條自孤寄。

寒潭漸收潦,華林起涼吹。

落日下轘轅,青山帶行騎。

褰衣涉清潁,群峰亂蒼翠。

二室秋崢嶸,三花未憔悴。

卻尋盧鴻宅,岩扉饒古意。

窈窕玉女窗,投壺或一至。

煙中眺龍門,伊洛宛相次。

古人去已遠,山川見標緻。

安得方外游,從君共題字。

詩詞問答

問:送愚山游嵩山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送愚山游嵩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夙昔

(1).前夜。《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李善 注引《廣雅》:“昔,夜也。”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臥病呈沉尚書》詩:“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時,往日。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則。此有司夙昔所願覩也。” 唐 權德輿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馬跡山見寄》詩:“遠郊有靈峯,夙昔棲真仙。”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八:“離居日久,病身不能動,求如夙昔相聚講習之樂,寧可得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大都萍水偶逢,煙雲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記憶。”

(3).朝夕。《後漢書·張衡傳》:“共夙昔而不貳兮,固終始之所服也。”按,《文選》引作“夙夜”。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夢想

即做白日夢空想;妄想;夢中懷想

夢想生活在更好的社會裡

嵩陽

(1). 嵩山 之南。 唐 李白 《送楊山人歸嵩山》詩:“我有萬古宅, 嵩 陽 玉女峰 。”

(2).寺觀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間建,初名 嵩陽寺 。 唐 改名 嵩陽觀 , 宋 改名 天封觀 , 元 改名 嵩陽宮 。宮前有 唐 徐浩 書《嵩陽觀聖德感應頌》石刻,境內有古柏三株,傳為 漢武帝 登 嵩山 時所封。參閱《清一統志·河南·河南府一》。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江海人

指浪跡四方,放情江海之人。 南朝 宋 謝靈運 《自敘》詩:“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屢喜王侯宅,時邀江海人。” 宋 蘇軾 《送曹輔赴閩漕》詩:“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 清 龔鼎孳 《姑山草堂歌》:“浩蕩江海人,何意來京師?”

蕭條

經濟成長退縮

經濟蕭條

孤寄

(1).猶託孤。《漢書·元後傳》:“﹝ 安陽侯 ﹞ 舜 既見,太后知其為 莽 求璽,怒駡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 漢 家力,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以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 顏師古 註:“孤寄,言以孤寄託之。”

(2).獨身寄居他鄉。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寄梁汾》詞:“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

寒潭

寒涼的水潭。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淒淒陽卉腓,皎皎寒潭絜。”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許地山 《鬼贊》:“有一次,我獨自在空山里走,除遠處寒潭的魚躍出水聲略可聽見以外,其餘種種,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閉住。”

華林

即華林部。明代南京一戲班名

華林於西肆。—— 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涼吹

涼風。 唐 錢起 《早下江寧》詩:“暮天微雨散,涼吹片帆輕。” 宋 蘇舜欽 《暑中閒詠》:“北軒涼吹開疎竹,臥看青天行白雲。” 清 曹寅 《飲浭酒》詩:“永夜舒清光,榱桷浮涼吹。”

落日

夕陽

轘轅

(1) 形勢險要的道路

凡兵主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管子》

(2) 即轘轅山,在河南省偃師縣東南,鞏縣西南,登封縣西北,山路環曲奪險,古稱轘轅道

使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諸 轘轅。——《左傳》

(3) 關名,在河南轘轅山

轘轅之險,濫車之水。——《集韻》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行騎

行走的馬。 唐 武元衡 《奉和聖制重陽日即事》詩:“綺陌擁行騎,香塵凝曉空。” 唐 白居易 《經溱洧》詩:“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 清 黃鷟來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落日一相送,遠立行騎沒。”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二室

指中嶽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二山。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二:“閉門二 室 下,隱居十年餘。” 宋 王曾 《中嶽中天崇聖帝碑》:“二 室 天開,風雲之所蓄。” 明 袁宏道 《別江郎》詩:“何不從我游,扁舟訪二 室 ?” 錢伯誠 箋校:“二 室 指 太室 、 少室 二山。”

崢嶸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請相公平賊後,暫攜諸吏上崢嶸。——唐· 韓愈《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兒山下作》

(3) 高爽空曠

舉目四顧,霜天崢嶸。——唐· 李白《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西遊記》

(5) 卓異,不平凡

元龍( 陳登)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蘇軾《和劉景文見贈》

三花

(1).三花樹的略稱。 唐 李白 《贈嵩少山焦鍊師》詩:“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煙。” 明 何景明 《簡汝立》詩:“ 少室 三花無客采, 小山 叢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詩能傳五葉,筆已秀三花。”參見“ 三花樹 ”。

(2).三辮;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詩》:“鳳書裁五色,馬鬣剪三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那 秦太師 他一進門,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搗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唐 呂岩 《五言》詩:“陰陽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參見“ 三花聚頂 ”。

(4). 宋 蘇軾 《三朵花》詩序:“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詩,皆神仙意。”後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煉得道。 金 元好問 《同希顏欽叔玉華谷還會善寺即事》詩之二:“鐵笛不曾從二草,頭巾久已掛三花。”

憔悴

(1) 黃瘦;瘦損

憔悴孤虛。——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形容憔悴

憔悴了許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點憔悴

(3) 困頓

漂淪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生民憔悴

(4) 煩惱

何苦將錢去買憔悴,白折了五百兩銀子,又送了五條性命。——《二刻拍案驚奇》

岩扉

(1).岩洞的門。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2).借指隱士的住處。 宋 陸游 《開元暮歸》詩:“茹芝卻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古意

(1) 古代的風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風範

“摘星山莊”每天機車來來去去,損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跡的情意

長安古意

窈窕

(1) 文靜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詩·周南·關雎》

窈窕世無雙。——《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艷城郭。

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2) 幽深的

窈窕以尋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玉女窗

嵩山 古蹟之一; 宋 時已不存,傳說 漢武帝 於此窗中見到玉女。 清 王士禛 《送愚山游嵩山》詩:“窈窕玉女窗,投壺或一至。”

投壺

古時宴會時的娛樂活動,大家輪流把籌投入壺中,投中少者須罰酒

或一

某一;某種。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如果給與一個暗示,說是倘不謳歌,便將更加虐待,那么,即使加以或一程度的虐待,也還可以使人們來謳歌。”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於是要打倒他的欲望,也就越加旺盛。”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與 洛水 。兩水匯流,多連稱。亦指 伊 洛 流域。《國語·周語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韋昭 註:“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嶺 。 禹 都 陽城 , 伊 洛 所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 伊 洛 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唐 杜甫 《北征》詩:“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我昔初官便 伊 洛 ,當時意氣尤驕矜。” 清 葉襄 《禹陵》詩:“泉源留儉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學。參見“ 伊洛之學 ”。

相次

(1).亦作“ 相佽 ”。依為次第;相繼。《周禮·考工記·畫繢》:“畫繢之事,雜五色,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 鄭玄 註:“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 唐 劉言史 《北原情》詩之二:“城中人不絶,哀輓相次行。” 宋 真德秀 《跋石鼓挽章祭文後》:“間相與道初元時事,往往語未終,輒相佽悽然,泣數行下。”《明史·方國珍傳》:“ 國珍 率所部遁入海,追敗之 盤嶼 ,其部將相次降。”

(2).將近。《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相次二更,見一輪明月,正照著當空。”《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陶鐵僧 拽開腳出門去,相次到 五裡頭 ,獨自行。”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標緻

外表、風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喚起美感上的極大享受的

標緻的面孔

方外游

謂尋仙訪道。 唐 王武陵 《宿慧山寺》詩序:“賦詩道意,以紀方外之游。”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公﹞乃棄家為方外游。” 元 湯式 《一枝花·題心遠軒》套曲:“不從方外游,且向寰中住。”參見“ 方外 ”。

題字

(1) 為留紀念而寫上的字

書上有作者親筆題字

(2) 留作紀念而寫字

標籤:嵩山

詩詞推薦

送愚山游嵩山原文_送愚山游嵩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