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虛榭待月作原文
朗榭臨碧湖,漭沆不計里。
因居岸之西,待月恆於此。
羅落迤東林,掩映金盤子。
須臾升其杪,翻影漾湖水。
天水月胥虛,誰與分別是。
三閒獨無言,瞭然洞妙理。
詩詞問答
問:澄虛榭待月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澄虛榭待月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八
參考注釋
漭沆
水廣大貌。《文選·張衡<西京賦>》:“顧臨 太液 ,滄池漭沆。” 薛綜 註:“漭沆猶洸潒,亦寬大也。” 唐 韋元旦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滄池漭沆帝城邊,殊勝 昆明 鑿 漢 年。” 明 陳與郊 《昭君出塞》:“和親定講,此日天孫降。向銀河蚤填漭沆。”
不計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羅落
亦作“ 羅絡 ”。1.截捕禽獸的用具。《莊子·胠篋》:“削格、羅落、罝罘之知多,則獸亂於澤矣。” 王先謙 集解引 郭嵩燾 曰:“削格、羅落皆所以遮要禽獸。”
(2).用網或繩捕捉。《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 晉 郭璞 註:“謂羅絡之。”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黃州野人》:“見為人而毛者,搏之則逝,追之不及,百計羅絡,因結繩置壠間而獲焉。”
(3).布列。《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 呂向 註:“羅落,布列也。”《資治通鑑·隋煬帝大業元年》:“為 蓬萊 、 方丈 、 瀛洲 諸山,高出水百餘尺,臺觀殿閣,羅絡山上。”
(4).警戒聯絡。 北齊 魏收 《為侯景叛移梁朝文》:“一朝指揮,倐忽千里,候騎羅絡,聊逞前驅。”《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四年》:“今邊壤之守,與賊相遠,賊設羅落,又特重密,間諜不行,耳目無聞。” 胡三省 註:“羅,布也。落,與絡同,聯絡也。”
(5).指擔任警戒聯絡的士兵。 三國 蜀 諸葛亮 《兵要》:“軍已近敵,羅落常平明以先發,絶軍前十里內;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內。”
(6).連綿,綿延。《參同契》卷上:“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王四季,羅絡始終。” 唐 李白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詩:“羅絡四季間,綿微無一隙。” 唐 杜甫 《火》詩:“羅落沸百泓,根源皆萬古。” 宋 曾鞏 《之南豐道上寄介甫》詩:“星鬥弄光彩,羅絡龜火斑。”
(7).猶羅致,包羅。 唐 柳宗元 《裴墐崇豐二陵集禮後序》:“苞並總統,千載之盈縮;羅絡旁午,百氏之異同。” 唐 劉蛻 《上裴侍郎書》:“羅絡舊簡,附會時律。” 元 揭傒斯 《趙功可墓志銘》:“貫穿百經,羅絡百家。” 清 毛岳生 《練白穎<後漢書公卿表>序》:“鉤貫羅絡,亦率有條理。”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盤子
(1) 見“盤 1 ”
(2) 價錢;底價
他替你講盤子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水月
(1).水和月。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行》:“山城蒼蒼夜寂寂,水月逶迤繞城白。” 宋 楊萬里 《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思歸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間。”
(2).指明淨如水的月亮。 唐 鄭谷 《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詩:“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飲偶然邀水月,謫居猶得住 蓬萊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淨。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唐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分別
(1) 各自;個別
對他們應該分別對待
(2) 分頭,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
獨無
猶言難道沒有。《漢書·王莽傳中》:“是時爭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 清 趙青藜 《讀左管窺·晏嬰論》:“況 嬰 系本公族,世為列卿,獨無社稷責哉?”
瞭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詩:“瞭然此時心,無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周繇》:“考其時變,商其格製,其邪正瞭然在目,不能隱也。”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究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二部分九:“我聽了,心裡到底瞭然點。”
(2).全然。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瞭然塵事不相關,錫杖時時獨看山。” 宋 梅堯臣 《題刁經臣山居》詩:“散帙理舊學,瞭然無俗喧。”《紅樓夢》第二九回:“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瞭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無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張仲方 《贈毛仙翁》詩:“方口秀眉編貝齒,瞭然炅炅雙瞳子。” 宋 蘇軾 《書林逋詩後》詩:“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
(2).明白;清楚。《新唐書·韋嗣立傳》:“臣願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來罪無重輕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還官,生者霑恩,則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當一語之下便瞭然矣。”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 自 晉以來,文筆有別,判而益彰。 劉勰 所云:‘有韻曰文,無韻曰筆。’塗轍瞭然。”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國 魏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通黃中之妙理,韜亞聖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尋崔戢李封》詩:“濁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虛 《揖翠軒賦》:“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捶鉤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詩詞推薦
幼南比部將赴潤州講席,花朝招飲於味閒齋,邵後山作詩贈別,比部和之,余亦次韻
方仁淵〔清代〕堂開畫錦啟瓊筵,難得花晨集眾仙。醉倒深杯浮蟻綠,飛來妙句快蟬聯。再圖盛會非今日,待到重逢又逼年。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