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楊花效六朝體原文
溪居驚物序,輕花夏委綿。
零亂朱榴苑,飄颻翠稻田。
逐吹近團扇,迎薰綴鳴弦。
愁飛灞岸景,恨散章台年。
晚姿非早玩,自向幽人妍。
詩詞問答
問:詠楊花效六朝體的作者是誰?答:徐仲孺
問:詠楊花效六朝體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徐仲孺的名句有哪些?答:徐仲孺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二十
參考注釋
物序
(1).謂時令變遷。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詩:“坐識物序晏,臥視歲陰空。” 南朝 梁 何遜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 兔園 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墜白花於濕桂,落葉蔕於疏藤,雖物序足悲,而人風可愛。”
(2).事物的規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
零亂
1.散亂。 2.景物紛呈貌。飄颻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註:“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里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盪、起伏。 晉 陶潛 《閒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游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范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看他丰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縹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稻田
生長水稻的水田
團扇
(1).圓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宮內多用之,又稱宮扇。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元 梁寅 《玉階怨》詩:“團扇且棄置,夕氣涼轉添。”《紅樓夢》第二七回:“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 劉大白 《秋扇》詩:“一陣秋風,收拾起多少團扇。”
(2).樂府歌曲名。指《團扇郎歌》。 宋 賀鑄 《訴衷情》詞:“臨風再歌《團扇》,深意屬何人?” 宋 王灼 《碧雞漫志·歌曲存亡》:“至 唐 武后 時,舊曲存者,如《白雪》、《公莫舞》、《巴渝》、《白苧》、《子夜》、《團扇》……等,六十三曲。”參見“ 團扇歌 ”。
(3).樂府歌曲名。指 漢 班婕妤 所作《怨歌行》。因詩中有“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等詩句,故名。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漢婕妤班姬》:“《團扇》短章,詞旨清捷,怨深文綺。”
鳴弦
亦作“ 鳴絃 ”。 1.《論語·陽貨》:“子在 武城 ,聞弦歌之聲。”原謂 子游 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後以“鳴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樂。《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 李賢 註:“一夫謂守長也。千室謂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則其下鳴弦而安樂也。” 宋 曾鞏 《送韓玉汝使兩浙》詩:“使傳東馳下九天,此邦曾屈試鳴弦。”
(2).撥動琴弦,使之作響。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鳴弦發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長。”
(3).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 晉 陶潛 《閒情賦》:“仰睇天路,俯促鳴絃。”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但歌聊一曲,鳴弦未息張。” 唐 楊炯 《和鄭校仇內省眺矚思鄉懷友》:“頽風暌酌羽,流水曠鳴絃。”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李近樓琵琶》:“《耳譚》載京師瞽者 李近樓 ,籍錦衣千戶,善琵琶,能左右手。彈新聲古曲,無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鳴弦鐵撥發之,令人髮上指,淚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獵孟諸夜歸》詩:“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章台
秦宮殿名。以宮內有章台而得名
章台見相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標籤: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