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當年昔嶺遇艱辛,慷慨捐生有幾人。
萬古難磨忠義節,一心看得死生真。
西民痛斷碑前淚,北闕恩隆隴外身。
最喜鳳毛能繼美,衣冠接武慰嚴親。
詩詞問答
問:《恭挽恩恤道四川崇慶州牧常老先生·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方中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方中選的名句有哪些?答:方中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艱辛
艱難辛苦
艱辛的年月
慷慨捐生
慷慨:意氣激昂。捐生:捨棄生命。正義凜然地獻出生命。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忠義
(1)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2)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得死
(1).謂得人效死相助。《漢書·朱博傳》:“已許 孔鄉侯 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況至尊! 博 唯有死耳!”《資治通鑑·漢哀帝建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得死,謂得其死力。一曰:得其相為死也。”
(2).謂得善終。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客問 浮休子 曰:﹞‘ 鄭愔 為選部侍郎何如?’答曰:‘ 愔 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無雅量,終是凡材,以此求榮,得死為幸。’後果謀反伏誅。”
斷碑
斷裂殘缺的石碑。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五:“ 楊綰 當朝天下喜,斷碑零落臥秋風。” 元 傅若金 《韓淮陰廟》詩:“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斷碑零落後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詩:“斷碑零落荒草間,欲考其詳罕知者。”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囑託了他以煮飯燒菜的雜務,我和船家就從斷碑亂石中間爬上了 釣台 。”
北闕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下》:“ 蕭何 治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顏師古 註:“ 未央宮 雖南嚮,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2).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 東山 白首還歸去。” 宋 陸游 《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 康有為 《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臥西風賸酒樓。”
外身
(1).謂獻身。《晉書·桓溫傳》:“知欲躬率三軍,蕩滌氛穢,廓清中畿,光復舊京,非夫外身殉國,孰能若此者哉!”
(2).謂置身於世外。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詩:“荷鋤分地利,縱酒樂天真,萬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
鳳毛
(1).鳳凰的羽毛。亦比喻珍貴稀少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桐圭作瑞,鳳毛曜 丹穴 之英。” 唐 杜牧 《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詩:“貂簪 荊 玉潤, 丹穴 鳳毛光。” 唐 劉禹錫 《袁州廣禪師碑》:“亦猶鳳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異,不知其然。” 唐 杜甫 《崔駙馬山亭宴集》詩:“ 蕭史 幽棲地,林間踏鳳毛。” 仇兆鰲 註:“鳳毛,謂林間遺跡。” 明 何景明 《聞陸舍人子引罷官》詩:“惜爾官難達,文章本鳳毛。”參見“ 鳳毛麟角 ”。
(2).比喻人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王敬倫 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 桓公 公服,從大門入。 桓公 望之,曰:‘ 大奴 固自有鳳毛。’” 余嘉錫 箋疏:“ 南朝 人通稱人子才似其父者為鳳毛。”《南齊書·謝超宗傳》:“王母 殷淑儀 卒, 超宗 作誄奏之,帝大嗟賞,曰:‘ 超宗 殊有鳳毛,恐 靈運 復出。’” 唐 杜甫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呂本中》:“ 曾元嗣 贈公詩:‘ 呂 家三相盛天朝,流澤於今有鳳毛。’”
(3).指人子。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京 ( 蔡京 )泣曰:‘ 京 若負國,即教三子都沒前程。’好事者戲云:‘兩行珠淚下,三箇鳳毛災。’”
(4).指人的華美風度和傑出才華。 唐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令弟字 延陵 ,鳳毛出天姿。” 元 薩都剌 《送劉照磨之桂林》詩:“一官未厭馬蹄遙,要使南荒識鳳毛。”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你壯志薄雲霄,悵棲遲,隱鳳毛。”
(5).指皮衣服邊緣露出的裝飾性的毛邊。《紅樓夢》第五一回:“ 鳳姐 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鳳毛出的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
繼美
承繼前人之美德。 唐 岑參 《苗侍中輓歌》之二:“平生門下客,繼美廟堂中。”《舊唐書·于志寧傳》:“陛下嗣膺寶位,臨統萬方,理宜繼美 羲 軒 ,齊芳 湯 禹 。” 明 高啟 《夢松軒記》:“昔 馬璘 嘗讀史,見其祖 援 之功烈,因自感奮,不忍使墜於地,卒為名將,繼美於前人矣。”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嚴親
(1).指父母。《墨子·非儒下》:“秉轡授綏,如仰嚴親。”《南史·任昉傳》:“﹝ 任昉 ﹞奉世叔父母不異嚴親,事兄嫂恭謹。” 魯迅 《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但有時因為嚴親,或者因為薄命,也竟至於偶見悲劇的結局。”
(2).單指父親。 宋 王安石 《得子固書因寄》詩:“嚴親抱憂衰,生理賴以給。”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詩:“隱痛方童丱,嚴親赴國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