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禪者為思溪國覺專使遠至國清以偈卻之

作者:釋懷深 朝代:宋代

原文

豐乾端是饒舌漢,引惹閭丘特特來。

累及寒山無雪處,岩門從此不應開。

詩詞問答

問:《安禪者為思溪國覺專使遠至國清以偈卻之》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灰韻

參考注釋

豐乾

(1).高大的莖幹。 晉 張協 《安石榴賦》:“傾柯遠櫂,沉根下盤,繁莖篠密,豐乾林攢。”

(2).高大的軀幹。 明 趙南星 《明孝廉曹仲子墓志銘》:“ 仲子 豐乾皙顏,談笑芬芳。” 清 王源 《張采舒詩序》:“予初意 采舒 必偉豐乾,瞻視非常,持論雄快不覊。”

饒舌

滔滔不絕多嘴多舌地、毫無效果地講話

王趣駕參禮,行修默然,但云:“延壽饒舌。”——《吳越備史》

引惹

招惹。 宋 范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州郡因循,武事廢弛,凡謀興葺,則罪其引惹。” 宋 蘇軾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若督迫捕盜官吏帶領兵甲,曉夜出入巡邏,則賊未必獲,而居民先受其擾,又或緣此引惹生事。” 元 賈仲名 《昇仙夢》第一折:“柳絲長結就同心,桃腮嫩引惹情懷。”

閭丘

(1).古地名。《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邾 庶其 以 漆 、 閭丘 來奔。” 楊伯峻 註:“ 漆 在今 山東 鄒縣 東北, 閭丘 又在 漆 東北十里。”

(2).複姓。《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閭丘嬰 帥師圍 盧 。”《國語·魯語下》:“ 齊 閭丘 來盟。” 韋昭 註:“ 閭丘 , 齊 大夫 閭丘明 也。”

特來

(1).特地前來。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小生特來拜望母親,就問這親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蒙夫人相待好意,不敢相侵,特來告別。”

(2).猶特別。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卻怎睃趁著你頭上放毫光,打扮的特來晃。” 王季思 校註:“晃,美俊也……猶今雲打扮得特別漂亮也。”參見“ 特別 ”。

累及

使受牽連;連累到

累及無辜

寒山

(1).傳說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辭·大招》:“魂乎無北!北有寒山, 逴龍 赩只。” 王逸 註:“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陰不見日,名曰 逴龍 。” 晉 張協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 唐 韓翃 《送齊山人歸長白山》詩:“柴門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萬木中。”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秋畦公取士》:“秋風幾樹天香動,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縣 的 寒岩 。 唐 詩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詩》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無車馬蹤。” 唐 寒山 《詩》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棲息離煩緣。”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 宋 陸游 《醉中題民家壁》詩:“吾詩戱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處題。”參見“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處士 趙宧光 曾隱居於此。

(6).地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晉書·劉遐傳》:“詔 遐 領 彭城 內史,與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討 撫 ,戰於 寒山 , 撫 敗走。”

(7).地名。在 廣西 玉林縣 西北三十里。參閱《九域志》。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詩詞推薦

安禪者為思溪國覺專使遠至國清以偈卻之原文_安禪者為思溪國覺專使遠至國清以偈卻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