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原文
清泠竹樹暗成陰,漸有溪流過此岑。
草草作巢方寄老,愔愔設榻本無心。
松門不隔紅塵路,月疊初無俗物侵。
欲向人間訪訊息,渭陽應有遠遊吟。
詩詞問答
問: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清泠台初夏一首寄上翟舅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2. 四庫本作風磴
參考注釋
清泠
(1) 清澈涼爽貌
(2) 指清涼的溪水
或降而臨清泠。——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草草
馬虎;簡陋從事;不細緻或不全面;慌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就往東站趕
寄老
寄託晚年。 清 曹寅 《松巔閣記》:“﹝ 眉公 ﹞將寄老茲閣,徜徉於其間,誠無異説夢也已。”
愔愔
(1).和悅安舒貌。《左傳·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 杜預 註:“愔愔,安和貌。”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邦畿濟濟,還見隆平。宗祀愔愔,方承多福。” 宋 王禹偁 《唱山歌》詩:“夜闌尚未闋,其樂何愔愔。” 康有為 《詩集·自序》:“玉磬鏗鏗,和管鏘鏘,鐵笛裂裂,琴絲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
(2).幽深貌;悄寂貌。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 唐 韓愈 《送浮屠令縱西遊序》:“乘間緻密,促席接膝,譏評文章,商較人士,浩浩乎不窮,愔愔乎深而有歸。” 明 湯顯祖 《紫釵記·謁鮑述嬌》:“客思繞無涯,青門近狹斜,愔愔陌巷是誰家?” 魯迅 《無題》詩:“幾家春裊裊,萬籟靜愔愔。”
(3).柔弱貌。《晉書·石弘載記》:“ 大雅 愔愔,殊不似將家子。”《資治通鑑·唐昭宗景福二年》:“上曰:‘朕不能甘心為孱弱之主,愔愔度日,坐視陵夷。’” 宋 沉遼 《讀書》詩:“病骨愔愔百不如,不應投老更看書。”
(4).以指柔靡之音。 唐 牛僧孺 《守在四夷論》:“ 夏 捨淑德而嬖 妹喜 ,是色攻而亡也; 商 捨德音而耽愔愔,是聲攻而亡也。”
設榻
(1).設定床榻。《新唐書·韋縚傳》:“朔日於 宣政 設榻,東向置案, 縚 坐讀之。”
(2).《後漢書·徐穉傳》載: 徐穉 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時 陳蕃 為太守,不接待賓客,“唯 穉 來特設一榻,去則縣之”。後以“設榻”指款待敬重的賓客或知交。 宋 梅堯臣 《蘇子美竹軒和王勝之》:“我期霰雪時,來聽幽聲臥。應當為設榻,勿使賞心剉。” 明 申涵光 《懷太原傅青主》詩:“曾約溪村訪釣竿,數年設榻待君歡。”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松門
(1).謂以松為門;前植松樹的屋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覺寺》詩:“蘿幌棲禪影,松門聽梵音。” 宋 陸游 《書懷絕句》之一:“老僧曉出松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 清 黃鷟來 《秋日雨晴》詩:“松門落葉深,竹徑寒香靜。”
(2).指 松門山 。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攀崖照石鏡,牽葉入 松門 。”《清一統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門山 在 新建縣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記》:‘其山多松,北臨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鏡,光明照人。’”
(3).指 松門峽 。 唐 杜甫 《返照》詩:“荻岸如秋水, 松門 似畫圖。” 仇兆鰲 註:“《十道志》:‘ 松門峽 ,在 夔州 。’”
紅塵
(1) 鬧市的飛塵,借指繁華的社會
紅塵百戲
(2) 佛教指人世間
看破紅塵
俗物
(1).對世俗庸人的鄙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嵇 、 阮 、 山 、 劉 在竹林酣飲, 王戎 後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獸記》四:“便是現在,她也並不滿意他的,認為他只是一個穿著漂亮、毫無教養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蘇軾 《與徐得之書》之八:“ 得之 晚得子,聞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為賀,所用石硯一枚送上,須是學書時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為婦之始,用這些俗物,非禮也。”
(3).通俗的東西。《紅樓夢》第五十回:“眾人都道:‘也要做些淺近的俗物才是。’ 湘雲 想了一想,笑道:‘我編了一支“點絳唇”,卻真是個俗物,你們猜猜。’”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渭陽
(1).《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 渭陽 。” 朱熹 集傳:“舅氏, 秦康公 之舅, 晉公子 重耳 也。出亡在外, 穆公 召而納之。時 康公 為太子,送之 渭 陽而作此詩。”後因以“渭陽”為表示甥舅情誼之典。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詩:“寒空 巫峽 曙,落日 渭 陽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吾父與君有 渭 陽之誼,欲媳 青君 諒無不允。”
(2).舅父的代稱。 唐 李匡乂 《資暇集·渭陽》:“徵舅氏事,必用 渭 陽,前輩名公,往往亦然。”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唐 畢相諴 ,家本寒微,其 渭 陽為 太湖縣 伍伯。”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金石千年事,幽靈仰 渭 陽。”自註:“ 梅解三 , 韓 甥也。其遺集可傳,予欲 元長 梓行之。”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遠遊
亦作“ 遠遊 ”。1.謂到遠方遊歷。《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漢 班彪 《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絶跡而遠遊。”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慷慨辭家,踴躍遠遊。” 潘漠華 《呵》詩:“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遠遊的兒子。”
(2).見“ 遠遊冠 ”。
(3).見“ 遠遊履 ”。
見“ 遠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