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行原文
長城長城何崔嵬,人不能為鬼為開。
平岡風雨或頹落,絕壁傑豎仍陮隗。
碎礫埋砂識秦代,其下白骨久成灰。
前人所為後人效,恃此欲拒北馬來。
長城處處皆可入,處處守禦真愚騃。
君不見側峰橫嶺雲中峙,飛鳥難緣城自嶷。
爾時發帑奚供此,民脂民膏盡於是。
二世而亡猶幸耳,逢君剝下誰承旨,蒙恬地脈言何鄙。
詩詞問答
問:長城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長城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一
2. 平聲
參考注釋
長城
(1) 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2) 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門並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岭崔嵬。——《封神演義》
能為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後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則是王失之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也,而 齊 趙 之深讎可以報矣,而示天下有能為也。” 唐 韓愈 《鄭群贈簟》詩:“法曹貧賤眾所易,腰腹空大何能為?”
(2).本領;能耐。《紅樓夢》第四八回:“為這點子小事弄的人家傾家敗產,也不算什麼能為。” 管樺 《清風店》二:“我不戴見這種人。他有多大能為,我不戴見他。”
平岡
指山脊平坦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南循東下之脊而上,半里,得平岡。”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頹落
(1).墜落;下落。 三國 魏 曹植 《離繳雁賦》:“掛微軀之輕翼兮,忽頽落而離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滍水》:“ 滍水 之北有積石焉,世謂 女靈山 ……北面有如頽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時有扳陟耳。”
(2).崩塌;殘破。《北史·外戚傳·馮熙》:“ 洛陽 雖經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 熙 與 常伯夫 相繼為州,廢毀分用,大至頽落。”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詩序》:“雖有古剎名藍,歲久頽落。”
(3).衰落;衰敗。 元 方回 《瀛奎律髓·梅聖俞<較藝和王禹玉內翰>》:“承平時省試諸公,例有倡和,於考校兩不相妨……南渡以後,此風頽落,知舉監試官,用從官言路之長,小試官四十餘人。” 清 顧炎武 《<萊州任氏族譜>序》:“問其恆產,而亦皆支撐以不至於頽落。” 老舍 《趙子曰》第四:“他平日奮鬥的精神被這張悲痛的黑影遮掩得正像院中那株老樹那樣頹落。”
絕壁
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至絕壁下。——宋· 蘇軾《石鐘山記》
泊絕壁之下。
懸崖絕壁
陮隗
高峻不平貌。
白骨
(1).屍骨;枯骨。《國語·吳語》:“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漢 桓寬 《鹽鐵論·非鞅》:“故 扁鵲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國也。” 唐 杜甫 《兵車行》:“君不見 青海 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四:“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弔英賢!”《文匯報》1983.8.14:“蒼松掩不住白骨,紅岩染透了鮮血。”
(2).泛指死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刀筆舞聞,曲相開脫,遂使兇殘漏網,白骨沉寃。”
(3).白色果核或樹幹。 晉 顧微 《廣州記》:“益智葉如襄荷,莖如竹箭,子從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內白骨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為粽子,味辛。”《爾雅翼·釋木一》:“梧者,植物之多陰最可玩者,青皮而白骨,似青桐而多子。”
前人
(1) 以前的人
滿意地詳細講述這位詩人與他的前人的不同之處
(2) 具有共同遺產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係
所為
所作,作為。《易·繫辭上》:“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序:“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 宋江 倈!這是甚所為!甚道理?” 葉聖陶 《窮愁》:“案上金錢,亦無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為。”
(1).所以。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原因。《公羊傳·隱公三年》:“先君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二:“﹝所為﹞言‘所以’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故其可食者以養身體,其可威者以為容服,禮之所為興也。” 晉 陸機 《豪士賦》序:“且夫政由 寧氏 ,忠臣所為慷慨。”參見“ 所以 ”。
(2).所謂。為,通“ 謂 ”。《墨子·公輸》:“ 荊 有 雲夢 ,犀兕麋鹿滿之, 江 漢 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宋 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戰國策·宋衛策》作“所謂”。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小引》:“不謂數十年來,所為長板橋者,徒與荒野蔓草為鄰而已。”參見“ 所謂 ”。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北馬
北方的馬。借指胡騎或 金 兵。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建炎 當三祀,北馬將飲 江 。”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處守
(1).古代主管都城守衛的官吏。《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晉侯 濟自 泮 ,會於 夷儀 ,伐 齊 ,以報 朝歌 之役。 齊 人以 莊公 説,使 隰鉏 請成……賂 晉侯 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杜預 註:“處守,守國者。”
(2).猶留守。古時國君離開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 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 趙岐 註:“ 季任 為之居守其國也。”
愚騃
(1).愚笨痴呆。《魏書·常山王遵傳》:“ 高祖 大怒,詔曰:‘ 阿倪 愚騃,誰引為郎?’”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二:“ 王禹偁 子 嘉祐 ,為館職,平時若愚騃,獨 寇萊公 知之,喜與之語。”
(2).指痴傻的人。《天討·望帝<四川討滿洲檄文>》:“今者虜廷下詔,預備立憲,童子、愚騃,亦知其偽。”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橫嶺
指五嶺。 唐 韓愈 《劉生》詩:“ 越 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 嶺 入炎洲。”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橫 嶺 ,謂 五嶺 也。”
中峙
屹立其中。 漢 張衡 《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女處其右。” 晉 郭璞 《崑崙丘》:“西老之宇,嵥然中峙,號曰天柱。” 宋 秦觀 《浮山堰賦》:“袤九里以中峙兮,截萬派之奔茫。”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爾時
猶言其時或彼時。《左傳·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將中軍,辭曰: 伯游 長,昔臣習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賢也” 晉 杜預 註:“ 罃 代將中軍, 士匄 佐之。 匄 今將讓,故謂爾時之舉,不以己賢。”
民脂民膏
比喻人民流血流汗創造出來的財富
於是
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二世
在美洲、特別是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由第一代日本移民所生的子女
承旨
(1).亦作“ 承指 ”。逢迎意旨。《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漢書·楚元王劉交傳》:“侍御史以為 光 望不受女,承指劾 德 誹謗詔獄,免為庶人。” 晉 張華 《博物志·雜說上》:“ 王莽 時,郡國多稱瑞應,歲歲相尋,皆由順時之欲,承旨求媚,多無實驗。”
(2).接受聖旨。《新唐書·百官志二》:“ 許敬宗 、 李義甫 為相,奏請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對仗承旨,仗下,與百官皆出,不復聞機務矣。”
(3).官名。 唐 代翰林院有翰林學士承旨,位在諸學士上。凡大誥令、大廢置、重要政事,皆得專對。 宋 元 仍其制。 元 趙孟頫 曾為此官,世稱 趙承旨 。 明 廢。參閱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學士記》。又 五代 樞密院有樞密院承旨、副承旨; 宋 代樞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後參用文臣。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二》。
蒙恬
秦將。始皇時領兵三十萬北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
地脈
迷信的人講風水時描述地形好壞時的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