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下廟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木下廟原文

覿面相欺瞞,山靈藏眉目。

石骨標遒雋,地偏景亦縮。

詹橋鏗悵策,過盡巉山麓。

水石爭喧豗,能豁耳根俗。

沿岡踏陂衍,步步殢心足。

萬石忽奔騫,共賒天一曲。

溪回石亦駐,似攫還似伏。

膩葉交濕光,脩藤緣老木。

漸遠城市囂,亦敵炎州燠。

神據勝而靈,陰風助肅肅。

伏臘走兒女,登薦刑雞鶩。

草木貶幽奇,溪山亦折福。

踞石我沈冥,披捫任童僕。

陽曦薄崦軌,注光射山腹。

遲景不可延,訂我重來躅。

詩詞問答

問:木下廟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木下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五部

參考注釋

面相

(1).相貌。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士長二人端詳 聶嫈 面相。”

(2).泛指事物的形象。 聞一多 《唐詩雜論·杜甫》:“仿佛命數注定了今番只許他看到自然的秀麗、清新的面相。”

欺瞞

欺騙矇混

期瞞眾人

山靈

(1).山神。《文選·班固<東都賦>》:“山靈護野,屬御方神。” 李善 註:“山靈,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遠在招呼我。”

(2).山間出產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欽敬。”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麼’有三對,河壩‘山靈’有二對,人人見了都喊打。”原註:“伯麼、山靈,都是昆蟲。”

眉目

(1) 眉和眼

(2) 面貌

眉目清秀

(3) 事情的頭緒

把事情弄出點眉目來再走

(4) 文章的條理

在重要處劃線以清眉目

石骨

堅硬的岩石。 宋 王炎 《游硯山》詩:“澗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英烈傳》第四九回:“那 富陽縣 治,前面大江,後枕峻岭,右有 鶴山 ,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當潮水浸射。” 清 劉大櫆 《重修孫公橋記》:“岸側石骨,坡陀下趨。”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可是終於太平靜了, * 不過高如從前的山,像是陸地的處所便露出稜稜的石骨。”

遒雋

見“ 遒俊 ”。

山麓

山腳下

水石

(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酈元 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 唐 李白 《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 剡溪 去,水石遠清妙。” 五代 齊己 《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 宋 王安石 《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喧豗

發出轟響,也指轟響聲

飛湍瀑流爭喧豗。——李白《蜀道難》

一夜大雪風喧豗。——蘇舜欽《城南歸值大風雪》

耳根

(1) 耳廓的根端

(2) 〈方〉∶耳

耳根前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撲蝶粉牆東,步步纖痕印落紅。”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後退,毫無原則,什麼都答應。”

萬石

(1).《漢書·石奮傳》:“ 奮 長子 建 ,次甲,次乙,次 慶 ,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號 奮 為 萬石君 。”後因以“萬石”指 漢 石奮 。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惠施 以之辯給, 萬石 以之訥慎。”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 萬石 周慎,安親保榮。”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為大官者。《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東海 號曰‘萬石 嚴嫗 ( 延年 母)’。”《新唐書·張文瓘傳》:“﹝ 張文瓘 ﹞四子: 潛 ,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衛尉卿; 涉 ,殿中監。父子皆至三品,時謂‘萬石 張 家’。”《宋史·廖剛傳》:“﹝ 廖剛 ﹞子四人: 遲 、 過 、 遂 、 遽 ,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萬石 廖 氏’。”

(3). 漢 代三公別稱萬石。後泛指官職高的人。 唐 顏師古 《百官公卿表》題解:“ 漢 制,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韋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遺其親,此孝子不違於一飯也。而況於萬石在前,累茵在側,慰心不及,非贈而何?” 宋 葉適 《致政通直錢公輓歌詞》:“好兒須萬石,廣廈剩千間。” 清 吳偉業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詩:“二 室 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賦導三江。”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炎州

《楚辭·遠遊》:“嘉南州之炎德兮,麗桂樹之冬榮。”後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廣大地區。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賦》:“西海之草,炎州之煙。” 唐 杜甫 《得廣州張判官書》詩:“忽得炎州信,遙從月峽傳。” 清 林則徐 《中秋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蠻煙一掃海如鏡,清氣長此留炎州。”

陰風

(1) 從陰暗處來的一股不正或 * 的風

扇陰風、點鬼火

(2) 寒冷的風

肅肅

(1).恭敬貌。《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 毛 傳:“肅肅,敬也。” 漢 揚雄 《河東賦》:“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齋於祠宮,盛服儼恪,肅肅於動,慄慄於言,上帝在茲,敢有弗虔。”

(2).嚴正貌。《詩·小雅·黍苗》:“肅肅 謝 功, 召伯 營之。” 鄭玄 箋:“肅肅,嚴正之貌。”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肅肅御史,以武以文,相 趙 距 呂 ,志安君身。”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 貞觀 之末,有 昭慶 * 師,魁岸堂堂,威儀肅肅。”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沖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傳:“肅肅,疾貌。”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唐 杜甫 《喜晴》詩:“出廓眺西郊,肅肅春增華。” 趙朴初 《南京訪梅園新村》詩:“晨征肅肅訪 梅園 ,猶有梅花著意妍。”

(4).形容網目細密。《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馬瑞辰 通釋:“肅肅,蓋縮縮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縮。’兔罝本結繩為之,言其結繩之狀,則為縮縮。” 聞一多 《古典新義·詩經新義五》:“肅當讀為縮,縮猶密也……《詩》‘肅肅’,即‘縮縮’、‘數數’,網目細密之貌也。”

(5).陰沉;蕭瑟;清冷。《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晉 潘岳 《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詩:“肅肅月浸樹,滿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二:“肅肅空明氣,時與諸天遇。”

(6).清幽;靜謐。 漢 張衡 《思玄賦》:“出 紫宮 之肅肅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夫人閣》之二:“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肅肅其羽。” 毛 傳:“肅肅,羽聲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鳶肅肅展翼,似鶼鶼之鳥,比翼而飛。”

(8).象聲詞。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南崖下有風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清 孫枝蔚 《烏夜啼》詩:“北風肅肅雁不至,殘燈欲滅還復燃。”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唐 杜甫 《春遠》詩:“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明 徐禎卿 《雜謠》:“狗觫觫,雞鳴飛上屋,風吹門前草肅肅。”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火箭巨彈,自下上者,肅肅過耳畔, 芳 談笑自若。”

伏臘

亦作“ 伏臈 ”。1.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伏”在夏季伏日,“臘”在農曆十二月。《史記·留侯世家》:“ 留侯 死,並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 黃石 。”《後漢書·孝明帝紀》:“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順之 《皇陵行》:“伏臈烝嘗時不後,清明寒食更澆酒。”

(2).指伏祭和臘祭之日,或泛指節日。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周書·晉盪公護傳》:“每四時伏臘, 高祖 率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梁書·處士傳·何胤》:“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返。” 清 錢謙益 《壽何嶧縣序》:“兩從叔翩翩少年,歲時伏臘,與先生輩徵逐讌飲,有承平王孫之樂。”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料。 唐 白居易 《江樓早秋》詩:“欲作雲泉計,須營伏臈資。”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此雖與兄弟親戚相遠,而伏臘稍充足,居室稍寬。”《金史·王去非傳》:“督妻孥耕織以給伏臘。”

兒女

(1) 兒子和女兒,子女

兒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兒女淚,君休滴

登薦

進獻。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於百神,民服其聖,故曰 庖犧 。亦謂 伏羲 。”《隋書·音樂志中》:“登薦惟肅,禮邈前王。”《宋史·樂志十二》:“嘉栗旨酒,登薦惟恭。”

雞鶩

(1).雞和鴨。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辭·九章·懷沙》:“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 王逸 註:“言賢人困厄,小人得志也。”《陳書·蔡景歷傳》:“欲以雞鶩廁鴛鴻於池沼,將移瓦礫參金碧之聲價。” 唐 李白 《送崔度還吳》詩:“胡為雜凡禽,雞鶩輕賤君。”

(2).雞和鴨。古代以之為贈送禮品。 宋 曾鞏 《應舉啟》:“仰遵舊禮,敢忘桑梓之恭;輒進曼辭,庶當雞鶩之贄。”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夫神光靈變,及無量之壽,皆由誠信幽奇,故將生於佛土,親映光明,其壽無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堯臣 《寄滁州歐陽永叔》詩:“爛漫寫風土,下上窮幽奇。” 清 姚瑩 《游欖山記》:“是鄉在 香山 治東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無幽奇壯勝之觀,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他輕輕地訴說他生平冒險的故事。說一會,默一會。這是一個幽奇的境界。”

折福

因過分享用或不合情理地承受財物而減損福分(迷信)

沈冥

亦作“沉冥”。1.謂幽居匿跡。 漢 揚雄 《法言·問明》:“ 蜀莊 沉冥, 蜀莊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軌 註:“沉冥,猶玄寂,泯然無跡之貌。”《宋書·袁粲傳》:“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 揚子 寂寞, 嚴叟 沉冥,不是過也。” 清 錢謙益 《奉詔削籍南歸》詩:“塵世榮枯通與苓, 蜀莊 只合老沉冥。”

(2).指隱居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阮光祿 在 東山 ,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有人以問 王右軍 , 右軍 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余飄泊四方,賣文以糊其口,未有訪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詩:“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沉冥。” 王統照 《號聲》:“這樣悲壯與激沉的聲音只宜於黑暗中的遠聽,不合於在綠蔭下與柔靜的光色中作愉悅的聞賞?然而我聽了也沒有極大的憎惡與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兩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二:“煙樹隔沉冥,蒼茫沓難覩。”

(5).猶埋沒,沉淪。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沉冥,履仁傷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茲游豈易得,未用嘆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後》:“ 漢 之文學雖非古,猶以多誦為通經也;又其變遂濫於詞章,終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嚴經》卷四:“引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陸游 《安隱寺修鐘樓疏》:“浮翠流丹,倘復還於巨麗;撞昏擊曉,實大警於沉冥。”

童僕

(1) 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僕人

(2) 男僕

陽曦

陽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濰水》:“水( 密水 )有二源,西源出 奕山 ,亦曰 鄣日山 ,山勢高峻,隔絶陽曦。” 清 魏源 《太行諸谷》詩之四:“陽曦萬金涌,月宵千玉奏。”

山腹

山中腹地,山中間的部分

遲景

指傍晚的日光。 唐 劉禹錫 《觀棋歌送儇師西遊》:“因君臨局看鬥智,不覺遲景沉西牆。”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詩詞推薦

木下廟原文_木下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