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影堂詠瀑·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練影堂詠瀑·其二原文

韜光接竹引流泉,易以磚溝圖久堅。

不識本來面目者,祗稱雲瀑果天然。

詩詞問答

問:練影堂詠瀑·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練影堂詠瀑·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練影堂詠瀑·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三

2. 西湖韜光寺山頂有泉寺僧刳竹引之隨山勢高下曲注云林以供香積之用是瀑即用此法而易以磚溝

參考注釋

韜光

(1).斂藏光采。 漢 孔融 《離合作郡姓名字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唐 韓偓 《元夜即席》詩:“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2).比喻隱藏聲名才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聖人韜光,賢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學 子陵 遁跡在 嚴灘 ,似 呂望 韜光在 渭川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韜光里巷,處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詩,住 杭州 靈隱寺 ,與郡守 白居易 為詩友。 穆宗 長慶 年間,於 靈隱山 西北 巢枸塢 築寺,後人名之 韜光寺 ,亦省稱 韜光 。 清 周準 《宿靈隱寺梵香閣曉起眺望》詩:“行當訪 韜光 ,直上松雲頂。” 張昭漢 《絕句十二首和先君韻》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適,朝游 靈隱 暮 韜光 。”

引流

(1) 依靠吸引力或重力從一個體腔或傷口抽取液體的行為、過程和辦法

(2) 傳送的行為(如通過管子引水)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本來面目

固有的樣子

本來面目還誰識,且向樽前學楚狂。—— 明· 王守仁《王成文公全書》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詩詞推薦

練影堂詠瀑·其二原文_練影堂詠瀑·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