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令

作者:鄭廷玉 朝代:元代

得勝令原文

這都是我那婆婆也作業自殃身。遺累及兒孫。

再休提世上無恩怨。須信道空中有鬼神。

崔子玉云:兄弟。你省悟了么。正末云:哥哥。張善友如今才省悟了也。唱:總不如安貧。落一個身困心無困。

這便是修因。也免的錢親人不親。

詩詞問答

問:得勝令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得勝令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得勝令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鄭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鄭廷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冤家債主 第四折

參考注釋

婆婆

(1) 丈夫的母親

(2) 〈方〉∶祖母;外祖母

(3) 個人或單位的頂頭上司

作業

(1) 教師布置的功課

家庭作業

(2) 為完成生產和軍事訓練任務等而布置的活動

野外作業

(3) 要求計算機完成的一個工作單元

作業庫

(4) 做作業

(5) 勞動;從事生產工作

累及

使受牽連;連累到

累及無辜

兒孫

(1) 兒子和孫子

(2) 泛指後代

世上

世界上;人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恩怨

(1) 感恩之情與仇怨之情

(2) 仇恨

信道

(1).信奉正道。《論語·子張》:“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家語·五儀解》:“篤行信道,自強不息。”

(2).知道;料知。 宋 柳永 《瑞鷓鴣》詞:“須信道,緣情寄意,別有知音。”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四折:“方信道天網自恢恢,業重禍相隨。”《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顏來討錢!你信道我和酒也沒,索性請你喫一頓拳踢去了。”

(3).猶言果然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一箇是一方長老,一箇是一代名儒。俗談沒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説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省悟

同“醒悟”

老魔方然省悟道:“沒有別人,斷乎是孫悟空那賊。”——《西遊記》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哥哥

(1) 稱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長的男子。對同輩男子的尊稱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兒”。對年輕人的稱呼

那捉笊籬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說》

(4) 對父親的稱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來。(正旦雲)…你哥哥這其間未是他來時節,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樸《牆頭馬上》

善友

(1).友善,引為友好。《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安平 趙孔曜 ,薦 輅 於 冀州 刺史 裴徽 …… 徽 於是闢為文學從事,引與相見,大善友之。”

(2).指交好友朋。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 性農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寵於 吉安 者,其親賢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

(3).指佛教教友。《海龍王經》卷一:“ * 後夜,常觀精進,敬重善友,志懷羞恥,常以大哀護於一切。”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駕言追善友,回輿尋勝緣。” 宋 秦觀 《法雲寺長老然香會疏文》:“肆求善友,同結勝緣。”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了也

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相當於“啦”。 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漢書平話續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七國春秋平話》卷上:“ 孫子 在那裡了也?”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安貧

自甘於貧窮。《後漢書·蔡邕傳》:“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唐 許渾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詩:“青蕪定沒安貧處,黃葉應催獻賦詩。” 明 邵璨 《香囊記·講學》:“求仁未入 仲由 堂,安貧且臥 顏回 巷。”川劇《評雪辨蹤》:“我隨你來在寒窯,糧無隔夜,衣無數重,我安貧若素毫無怨言,算得全了不?”

一個

(1).表數量。單個。用於人和各種事物。如:一個人;一個書櫃;一個學校;一個理想;一個星期;一個地方。

(2).整個。如:他今天一個上午都沒歇過。如:今年一個冬天沒下過雪。

(3).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程度。如:吃了一個飽;看了一個夠;淋了一個透。

(4).跟名詞、動詞結合,用在謂語動詞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張天翼 《兒女們》:“黑雲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個不留神就得塌下來。”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買賣田地的酒席上,一個不提防,給兩三個熟人,灌醉來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我扭頭就走,真怕她一個箭步追上來。”

便是

(1).即是,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聞習見者為平常,而以其罕聞驟見者為怪異,則怪異平常便是兩事,經世出世便是兩心。”

(2).即使;縱然。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便是 熊渠 、 養由基 、 李廣 主名不審,無害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兒女親情,有貪得富的,便是王公貴戚,自甘與團頭作對。”《紅樓夢》第四九回:“便是不會,也沒難處。”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

(3).用於句末,表示肯定語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離了他家門便是。”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賈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館於舍親 卜 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為。《水滸傳》第二一回:“那老兒見是 宋江 來,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來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來酒醉,錯聽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許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三:“鐘聲欲絶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時。”

免的

見“ 免得 ”。

親人

(1).親近人;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簡文 入 華林園 ,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 濠 濮 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引 黃建 《病起入城別勺園》詩:“ 勺園 景物自親人,別去重來肯厭煩?” 劉半農 《一個小農家的暮》詩:“﹝他﹞調弄著只親人的狗。”

(2).親信。《宋書·魯爽傳》:“ 軌 遣親人 程整 奉書,規欲歸順。自拔致誠。”《隋書·張衡傳》:“帝每令親人覘 衡 所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兵智·陸遜》:“ 遜 遣親人 韓扁 ,齎表奏報。”

(3).親近百姓。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詩:“君有親人術,應令勞者安。”古時因用以稱地方長官。《南史·循吏傳序》:“昔 漢宣帝 以為‘政平訟理,其惟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諸侯也。故長吏之職,號曰親人。” 唐 張九齡 《上封事》:“親人之任,宜得其賢;用才之道,宜重其選。”

(4).指直系親屬或配偶。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三折:“怎生得個 劉 家門裡的親人來,可也好哩。”《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我父親只養了我一個兒,我又沒個弟兄,巴不得多一個親人。” 臧克家 《鄰居--給牆上燕》詩:“晚上,我留著門等候你,像等候一個遲歸的親人。”

(5).指關係親近者。 陳毅 《東征初抵高淳》詩:“兵船初過群疑寇,及見親人笑語嘩。”

不親

(1).不親近;不親睦。《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史記·楚世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 明 劉基 《郁離子·道術》:“上罔下則不親,下罔上則不孫。”

(2).不接觸;不接近。《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 曰:‘禮也。’”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王蓮舫》:“惟是男女授受不親,雖周旋於患難之間,不敢不謹。” 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於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

(3).不親身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詩》曰:不躬不親,庶民不信。”《詩·小雅·節南山》作“弗躬弗親”。

詩詞推薦

  • 斫竹

    杜牧唐代〕寺廢竹色死,宦家寧爾留。霜根漸隨斧,風玉尚敲秋。江南苦吟客,何處送悠悠。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郊廟歌辭。褒德廟樂章。武舞作

    佚名唐代〕昭昭竹殿開,奕奕蘭宮啟。懿範隆丹掖,殊榮辟朱邸。六佾薦徽容,三簋陳芳醴。萬石覃貽厥,分珪崇祖禰。
  • 喜得京師書信

    李彭宋代〕檐間噪烏鵲,窗下集邕渠。喜有大梁使,能攜小陸書。南烹飽薇蕨,北饌到庭除。得雋傳訊息,更看雙鯉魚。
  • 梁公子

    李賀唐代〕風采出蕭家,本是菖蒲花。南塘蓮子熟,洗馬走江沙。御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種柳營中暗,題書賜館娃。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馮伯昂見贈

    朱同明代〕扁舟載雨夜沉沉,好語時聞咳唾音。彈鋏作歌知客憾,論功坐樹見臣心。無緣可結三生夢,有志終成百鍊金。江左
  • 清心鏡 贈靈陽子李大乘

    馬鈺元代〕靈陽子,來告別。送行不似,相迎時節。聽予囑、遊必有方,待孀毋緊切。我人除,煙火滅。莫忘初志,旋添決烈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崇恩顯義院五首

    宋高宗宋代〕松竹幽禽尺素間,恍然真向雪中看。動搖已自清風足,何況丹青寫歲寒。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劉中書仙詩

    沈約南北朝〕清旦發玄洲。是暮宿丹丘。崑山西北映。流泉東南流。霓裳拂流電。雲車委輕霰。崢嶸上不覩。寥廓下無見。
  • 棲雲閣

    吳孟和明代〕飯煮胡麻羹煮菜,悠然風味聖天台。五雲縹緲暗飛雨,深鎖閒門晝不開。
  • 壽湖南宗憲五首

    廖行之宋代〕欲壽人之情,而仁獨也正。有能用其力,盡性以致命。公誠格物意,心靜無不敬。卻笑彼談仙,區區較功行。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摸魚兒

    朱嗣發宋代〕對西風、鬢搖煙碧,參差前事流水。紫絲羅帶鴛鴦結,的的鏡盟釵誓。渾不記、漫手織回文,幾度欲心碎。安花著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策馬過滄州城

    乾隆清代〕艤舟策馬過長蘆,為便民瞻近蹕途。轡後鞭前任隨走,老扶幼挈盡歡呼。似忘去歲逢災彼,更廑中宵憫瘼吾。庶矣
  • 思婦

    李願唐代〕良人久不至,惟恨錦屏孤。憔悴衣寬日,空房問女巫。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哭同年友馮校書

    周南宋代〕病父沈攣久,扶行未有孫。寡妻持酹酒,巴月旅歸魂。摧落收威暑,克危過峽門。銘旌今遠近,到日敗垣存。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糟淮鮊

    梅堯臣宋代〕寒潭縮淺瀨,空潭多鮊魚。網登肥且美,糟漬奉庖廚。昔聞漁父賢,嘗勉楚人餔。楚人懷沙死,葬腹千歲余。今茲
  • 訪胡邦衡庭前四菊茂其因賦二絕

    周必大宋代〕大杓親分兩玉瓶,東籬手植萬金英。荒園有酒愁無菊,擬乞繁華助眼明。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歸休途中

    邢宥明代〕乞得殘形返故丘,滿江明月送歸舟。百年事業隨身老,三島煙霞入夢稠。花下自吟移短榻,海中相伴有馴鷗。春田
  • 墨竹

    應夢虎元代〕為愛江頭碧玉林,生綃移入小齋深。軒屏得此數竿足,淇澳從教千畝陰。倖免雪霜侵直乾,不妨木石伴虛心。蘇仙
  • 送介翁兄自揚州還南城

    羅公升宋代〕聲滿對松縣,功成浮海船。去隨騎鶴侶,歸訪擘鱗仙。馬首吟情溢,鴛屏別夢牽。相思不憚暑,計日話燈前。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
  • 第二十七疏山答佛頌

    釋義青宋代〕養子方知在仁慈,親言無味外人疑。欲窮滄浪深深處,聽取漁家輒莫迷。
得勝令原文_得勝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