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原文
秋月雖過孟,卻是愁中度。
仲巳較孟佳,況值忘愁處。
漫擬一鉤窄,寧非全體露。
懸宇流寒光,映林盪幽趣。
玉兔豈有翼,試看飛不住。
詩詞問答
問:新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新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一百
2. 七月初秋霖過多各河漲盛永定北運堤岸俱有漫口低田不免被潦且潮白諸河難以剋期成橋稽程十日對之頗為煩懣
參考注釋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中度
(1).合乎標準、法度。《禮記·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淮南子·主術訓》:“犯法者,雖賢必誅;中度者,雖不肖必無罪。”《四遊記·果老騎驢 * 》:“言詞清雅,禮數中度。”
(2).引申為恰到好處。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鬢髮膩理,纖濃中度。”《宋史·歐陽修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
一鉤
亦作“ 一鉤 ”。 1.一個鉤子。亦用於形容新月。 唐 韓偓 《雨村》詩:“雁行斜拂雨村樓,簾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詩:“一鉤窺隙月,數葉攪眠秋。” 元 貢師泰 《題丁元善鍊師陽明樓》詩:“丹光散作霞千縷,劒氣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滿天的星,一鉤細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
(2).漢字附在橫、豎等筆畫末端的一個筆畫。因成鉤形,故稱。
全體
(1) 整個身體
全體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體工作人員
全體演員
(3) 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影響全體
寒光
慘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閃,刀已出鞘
幽趣
幽雅的趣味。 唐 李收 《和中書侍郎院壁畫雲》:“映篠多幽趣,臨軒得野情。” 宋 梅堯臣 《送張中樂屯田知永州》詩:“莫將車騎喧,獨往探幽趣。”《西遊記》第二四回:“經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
指地獄。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餘杭宗女》:“兒不幸死,而冥數當與僧合,自知 * 以貽父母羞,然腹已有孕,儻不得生子,則沉淪幽趣,長無脫期。”
玉兔
(1)
(2) 月宮裡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東升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老爺臉上有點喜色,不住的點頭。”
(2).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目的沒有實現。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裡,禁不住很詫異了。” 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誰伴我,醉中舞
- 乃今謝傳還初志,其奈王陽是故人敖陶孫《上閩帥范石湖五首》
- 薌林老,章江上,幾回頭向子諲《水調歌頭》
- 擁前旒兮余察,昏擿埴兮余孝程公許《擬九頌南閣》
- 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陳陶《種蘭》
- 長卿痟渴應難奈,玄晏清羸已不禁林逋《病中》
- 沒興主司逢葛八,賢弟被黜兄薦發晃詠之《戲葛試官》
- 霜侵雨打尋常事,仿佛終南石里藤錢繼章《鷓鴣天·酬孝峙》
-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 相不加誅,而反畏惕,禮度盡壞,王綱倒植岳珂《豆盧劃田園帖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