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原文

身心俱出家,豈復論家世。

一念斷攀緣,即入三摩地。

珍重大願王,此法端可恃。

若能訓此心,是畢丈夫事。

君看宏覺師,後身是曇諦。

儻欲貯甘露,先將潔令器。

自當福人天,豈止能自利。

譬如雞出燖,真復生厭離。

空印法門傑,淨慈數高弟。

初不荷吾法,亦自為□瑞。

汝能傾心事,建此平生志。

淨中有浮念,何異目有翳。

內外俱一如,乃稱真正士。

以此談妙法,要使天華墜。

百里半九十,良醫三折臂。

果解信此言,不愧甘蔗裔。

詩詞問答

問:《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出家

棄捨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論家

論文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至 石渠 論藝, * 講聚,述聖通經,論家之正體也。”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攀緣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長

(4) 牽挽

三摩地

三昧。《楞嚴經》卷六:“彼佛教我,從聞思脩,入三摩地。” 宋 向子諲 《南歌子·韓公圭近有提舉廣東市舶之命因賦是詞》:“我入三摩地,人疑小有天。”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大願

(1).宏大的願望。《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 文 之業,弛 周室 之憂,徼 文 武 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

(2).見“ 大誓願 ”。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後身

(1) 身體的後背部分

我只看見個後身,認不清是誰

(2) 上衣等的背後部分

這件襯衫後身太長了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令器

優秀的人才。《三國志·吳志·張嚴程闞薛傳論》:“ 張紘 文理意正,為世令器, 孫策 待之亞於 張昭 ,誠有以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貢舉》:“ 師旦 曰:‘此輩誠有詞華,然其體輕薄,文章浮艷,必不成令器,臣懼之,恐後生倣效,有變陛下風俗。’” 清 王晫 《今世說·品藻》:“ 萬履安 有子八人,長孫 貞一 ,並稱令器。”

自當

自然應當。《東觀漢記·鄧禹傳》:“赤眉無穀,自當來降。”《水滸傳》第二回:“可放我過去,回來自當拜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布客》:“後勿復來,倘有事北往,自當迂道過訪。”

福人

(1).有福的人。《太平廣記》卷三七九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李清》:“﹝ 李清 ﹞又見昨所遇沙門,長跪請……答曰:‘先是福人,當易拔濟耳。’”《元史·汪惟正傳》:“王妃賜其母珠絡帽衣,且曰:‘吾皇家兒婦也,為汝母製衣,汝母真福人也。’” 魯迅 《華蓋集·並非閒話(三)》:“自然,倘是向來沒有受過更奇特而陰毒的暗箭的福人,那當然即此一點也要感到痛苦。”

(2).賜福於人。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慙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

豈止

何止;不僅

豈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責任

自利

自己得好處。謂只圖個人私利。《國語·晉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清 黃宗羲 《原君》:“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沒君之道固如是乎?”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然而若干叭兒,忽然轉向,又掛新招牌以自利。”

譬如

(1) 舉個例子,打個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勢譬如一身。——宋· 蘇軾《教戰守策》

生厭

指對一般令人滿意的事情,因受用過度而覺得厭煩

樂極生厭

空印

佛教語。地、水、火、風、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徵虛空,故稱。 唐 梁肅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石幢贊》序:“傾沙界以施,而施有窮;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終。唯金剛空印,永不壞滅。”

法門

佛教用語,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門徑,今泛指修德、治學或作事的途徑

高弟

(1).才優而品第高。《史記·禮書》:“自 子夏 ,門人之高弟也。” 司馬貞 索隱:“言 子夏 是 孔子 門人之中高弟者,謂才優而品第高也。”

(2).謂門弟子之成績優良者。 宋 沉遼 《彭城太尉詩序》:“余昔過道場,見 正公 , 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師之曾孫也。”《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偶然有些睏倦,便把書丟過一邊,也學那聖門高弟隱几而臥。”

(3).同“ 高第 ”。《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 者 魯 博士也。以高弟為 魯 相。”《漢書·陳萬年傳》:“ 陳萬年 字 幼公 , 沛郡 相 人也。為郡吏,察舉,至縣令,遷 廣陵 太守,以高弟入為右扶風,遷太僕。”

自為

(從哲學範疇解釋,自為即)自覺,自由(掌握了事物運動規律,按規律辦事)

傾心

(1) 嚮往;仰慕

天下傾心

(2) 男女間鍾情愛慕

一見傾心

(3) 盡心;竭盡誠心

傾心交談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異目

(1).猶另眼。《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植 寵日衰”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 曹操 ﹞令曰:‘自 臨菑侯 植 私出,開 司馬門 至 金門 ,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2).異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一》:“﹝ 旃然水 ﹞亦謂之 鴻溝水 ,蓋因 漢 楚 分王,指水為斷也。《郡國志》曰:‘ 滎陽 有 鴻溝水 是也。蓋因城地而變名,為川流之異目。’”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一如

完全一樣

正士

(1).正直之士。《書·泰誓》:“屏棄典刑,囚奴正士。”《晏子春秋·問下十九》:“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於國足養而不忘故。”《後漢書·王符傳》:“正士懷怨結而不見信,猾吏崇姦軌而不被坐。”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其影響之及於同胞者……效用日大,斯不至為正士所鄙夷,大義所排斥矣。”

(2).佛教語。梵語“菩薩”的又一譯名。謂求正道之大士。《無量壽經》卷上:“又 賢護 等十六正士: 善思議菩薩 、 信慧菩薩 …… 解脫菩薩 。”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妙法

(1) 巧妙的辦法或權宜之計

一種特別的妙法使他父親的房子有了電燈而不用花錢

(2) 佛教指義理深遠的佛法

天華

見“ 天花 ”。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良醫

醫術高明的醫生

三折

指三折筆。 唐太宗 《筆法訣》:“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毫。” 元 陳繹曾 《翰林要訣·圓法》:“上點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參見“ 三折筆 ”。

(1).多次受挫。《史記·魏世家》:“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 唐 張說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詩:“志闡三折後,愁值二毛前。” 清 龔自珍 《知歸子贊》:“於斯時也,猝焉而與其向者靈異智慧之心遇,遇而不逝,乃決定其心,蓋三累三折之勢,知有佛矣。”

(2).指路途多次轉折。 南朝 梁 沉約 《白馬篇》:“赤坂途三折,龍堆路九盤。”

(3).指三折肱。 唐 劉禹錫 《學阮公體》詩之一:“百勝慮無敵,三折乃良醫。” 宋 張耒 《贈無咎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醫肱待三折,劍鐵要百鍊。”

不愧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甘蔗

一種粗壯高大的多年生植物,有扁平的2列葉,多節的桿。含糖

詩詞推薦

  • 吳光宋代〕檐花謝女雪,徑掃沈郎錢。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呂渭老宋代〕風掃長林雪壓枝。紛紛凍鵲傍簾飛。一尊聊作破寒威。春意正愁梅漏泄,客情尤怕病禁持。曲闌乾外日初遲。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泛江偶成

    張耒宋代〕扁舟漾寒水,暫使客心清。天與秋陰合,江連野色平。洪波回赤壁,蒼野帶孤城。更想孫郎戰,臨風動壯情。
  • 宿西谷院六首

    李新宋代〕稍治尋山屐,初裁半隱衣。聲聲杜鵑語,猶勸不如歸。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夜詞

    李廷儀明代〕檐鐵鏗風春夢醒,紫綾縮脫冰肌冷。瀼瀼玉露下空階,半窗月弄庭花影。含顰起視牛女星,春山黛簇秋波凝。闌乾
  • 登盤山天成寺江山一覽閣作

    乾隆清代〕兩峰天辟仙壺路,到眼江山萬派分。樹匝丹崖空外合,泉鳴碧澗靜中聞。緣階蘀走秋聲細,裊䁀香飄瑞靄紛。今日
  • 題南宋蘭亭硯

    乾隆清代〕永和九歲禊,景定五年春。舉古非徒漫,獲今有宿因。鬼工泯刻跡,繪事善傳神。深入墨池銹,猶疑曲水濱。
  • 昆明湖泛舟觀荷·其二

    乾隆清代〕芳葩布濩燦池塘,玉鏡光中霞搖光。料勝明湖曲院畔,不聞絲管祗聞香。
  • 尤美軒

    程迥宋代〕儒賢不自居,遠慕六一翁。洞岩天下奇,超出滁山峰。鬱積秀和氣,鍾我蓋世公。冰玉相輝映,盛事古無同。公今
  • 雜詩·其一

    沈遼宋代〕白雲非我役,出沒在山間。我亦何所事,籃輿自往還。不知樂與否,聊爾寄衰孱。早恨冠冕誤,空令鬢毛斑。
  • 紫騮馬

    陳元達元代〕紫騮馬,黃金鞍,青絲絡頭瑪瑙寒。馬上誰家年少子,錦裘繡帽驚人看。平生鬥雞不識愁,日日長衢走紫騮。豈虞
  • 昭君怨

    楊萬里宋代〕偶聽松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譁。恐驚他。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四老廟二首(一作重經四皓廟)

    許渾唐代〕峨峨商嶺采芝人,雪頂霜髯虎豹茵。山酒一卮歌一曲,漢家天子忌功臣。避秦安漢出藍關,松桂花陰滿舊山。自是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仙跡岩題詩二十三首方丈後聚仙亭

    佚名宋代〕高敞山齋立乳巔,飄颻雲馭聚群仙。百靈聽講開壇夜, * 將臨報語宣。
  • 湖中微雨戲作

    陸游宋代〕搓罷青梅指爪香,一杯聊復答年光。莫言老子無人顧,猶得西施作淡妝。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 送李御帶珙

    吳潛宋代〕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鷗鷺,半帆煙雨。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過垂虹亭下系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
  • 高宗皇帝蹙龍手札御書贊

    岳珂宋代〕辛伯有言,並後亂後。惟聖齊家,知益知損。臣得此書,反其三隅。一卷之藏,於昭宸謨。
  • 挽劉刑部·其一

    李正民宋代〕西漢於張手,傳家舊得名。金科惟尚恕,棘寺每持平。丹筆流餘慶,朱轓藹政聲。他年門下客,接武位秋卿。
  • 蘇江陰輓詞

    樓鑰宋代〕伊昔初傾蓋,摛文已甚工。親聞南澗語,謂有魏公風。既往言多驗,歸來道更窮。誨言非教佞,後裔報宜豐。
  • 和春遊三首

    廖行之宋代〕尋勝遨遊且樂天,楚狂應是地行仙。一年最好春三月,到處那能花滿川。夢澤詩腸吞八九,河沙醉境渺三千。眼中
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原文_次韻吳興宗送弟從溈山空印出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