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法曲法曲中和樂,五音宮商徵羽角,郊廟朝堂之所作。

法曲法曲非霓裳,鄭衛之音豈洋洋,宋明已失無論唐。

法曲法曲奏中肅,大廈之傾支一木,幸而未致失其鹿。

法曲法曲天寶末,以夷亂華胡犯闕,明皇幸蜀遭播越。

東夷西夷子輿言,舜文王豈非聖賢。

諸馮岐周之樂惜已佚,借問何以亂華焉。

夷狄有君諸夏無,夫子亦曾三致吁。

而況四夷之樂舞於庭,為有虞氏治之徵。

予謂明皇不寵林甫國忠及妃子,雖日奏夷樂,彼哉祿山無反理。

詩詞問答

問:《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四

2. 美列聖正華聲也

參考注釋

法曲

一種古代樂曲。 東晉 南北朝 稱作法樂。因其用於佛教法會而得名。原為含有外來音樂成分的西域各族音樂,後與 漢族 的清商樂結合,並逐漸成為 隋 朝的法曲。其樂器有鐃鈸、鍾、磬、幢簫、琵琶。至 唐 朝又攙雜道曲而發展至極盛階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寶樂叟》詩:“能彈琵琶和法曲,多在 華清 隨至尊。” 清 洪昇 《長生殿·聞樂》:“好憑一枕遊仙夢,暗授千秋法曲音。” 吳梅 《讀吳梅村<秣陵春>樂府》詩:“法曲淒涼誰按拍,不堪流涕説興衰。”參見《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中和樂

唐 樂曲名。 宋 王溥 《唐會要·諸樂》:“﹝ 貞元 十二年﹞ 昭義 節度使 王虔休 獻《繼天誕聖樂》一曲……以葉中和之樂。其曲譜同進上。先時,有太常樂人 劉玠 ,流落至 潞州 , 虔休 因令造此曲以進,今《中和樂》起於此。”

五音

(1) 中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於現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時候叫宮、商、角、徵( zhǐ)、羽

(2) 音韻學上指五類聲母的五類發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齒音和唇音

宮商

(1).五音中的宮音與商音。《毛詩序》“聲成文” 漢 鄭玄 箋:“聲成文者,宮商上下相應。”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我情與君,亦猶形影宮商之不離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你們所彈的皆是一人之曲,如兩人同彈此曲,則彼此宮商皆合而為一。”

(2).泛指音樂、樂曲。《韓詩外傳》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孟浩然 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清 龔自珍 《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詩:“曲終卻是琵琶聲,一代宮商創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詞·內家嬌》:“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詞曲 元 人稱獨步,到今戶葉宮商。”

(4).可借指詩律中的平仄和聲韻中的四聲。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昔 曹 劉 殆文章之聖, 陸 謝 為體貳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聞宮商之辨,四聲之論。”

郊廟

(1).古代天子祭天地與祖先。《書·舜典》“汝作秩宗” 孔 傳:“秩,序;宗,尊也。主郊廟之官。” 孔穎達 疏:“郊謂祭天南郊,祭地北郊;廟謂祭先祖,即《周禮》所謂天神人鬼地祇之禮是也。”《清史稿·禮志十一》:“ 高宗 母 崇慶皇太后 鈕祜祿氏 ,四十二年正月崩……禮臣上喪儀,援 雍正 九年例,二十七日內遇郊廟大事,素服致祭,樂設不作。”

(2).古帝王祭天地的郊宮和祭祖先的宗廟。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使從事中郎 徐勛 ,就發遣 操 ,使繕脩郊廟,翊衛幼主。” 章炳麟 《訄書·述圖》:“ 漢 建昭 四年春正月,以誅 郅支 單于告祠郊廟,羣臣上壽,置酒,以其圖書示後宮貴人。”

(3).古代祭祀天地和祖廟的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暨 後漢 《郊廟》,惟雜雅章,辭雖典文,而律非 夔 曠 。” 周振甫 註:“郊廟:郊,祭天樂;廟,祭祖廟樂。”

(4).借指國家政權。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 王莽 竊位, 漢 祚中移。考翼佐 世祖 ,匡復郊廟,錫封茅土。”

朝堂

漢 代正朝左右官議政之處。亦泛指朝廷。《周禮·考工記·匠人》“九卿朝焉” 漢 鄭玄 註:“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 賈公彥 疏:“ 鄭 據 漢 法,朝堂諸曹治事處,謂正朝之左右為廬舍者也。”《後漢書·明帝紀》:“夏五月戊子,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懷遠,祥物顯應,乃並集朝堂,奉觴上壽。” 元 成廷珪 《戚戚行》:“朝堂羽書昨日下,帥府然燈點軍籍。” 吳晗 《社會賢達考》:“不料還是白操心,於是只好當隱士了,隱得太遠太深,怕又和朝堂脫了節,揀一個靠近 長安 的,‘獨上高山望帝京’。”

曲法

曲法:枉法。《周書·史寧傳》:“嘗出,有人訴州佐曲法, 寧 還付被訟者治之。” 宋 范仲淹 《再奏進前所陳十事》:“為天下官吏,不亷則曲法;曲法則害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神正直而聰明,亦必不以所愛之故,曲法庇一騶。”

麴法:1.征酒稅的法律。《新唐書·食貨志四》:“ 昭宗 世,以用度不足,易京畿近鎮麴法,復榷酒以贍軍。”

(2).釀酒制曲的方法。《宋史·食貨志下七》:“凡醖用秔、糯、粟、黍、麥等及麴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

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鄭衛之音

(1). 春秋 戰國 時 鄭 衛 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於雅樂,曾被儒家斥為“亂世之音”。《禮記·樂記》:“ 鄭 衞 之音,亂世之音也。”

(2).泛指 * 的音樂。《後漢書·循吏傳序》:“﹝ 光武 ﹞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 鄭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閒》:“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 鄭 衞 之音,未嘗一經於耳。”

(3).指靡麗的文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 梁 孝元 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一篇見録者,亦以不偶於世,無 鄭 衛 之音故也。”參見“ 鄭聲 ”。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無論

(1) 不論;不管

無論天氣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 不要說;不用說

無論魏晉。——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論數十輩。——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棄者無論。——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大廈

高大的房子

公共大廈

幸而

幸好、幸虧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彎路

幸而殺彼。——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汝幸偶我。——清· 林覺民《與妻書》

吾幸得汝。

天寶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公元742——755年)

開元天寶之際。—— 宋· 蘇軾《教戰守》

犯闕

指舉兵入犯朝廷。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時天下無事,號太平者垂五十年。及 羯 胡犯闕,乘傳遽以告。” 宋 陸游 《跋京本<家語>》:“ 李氏 書,屬 靖康 之變, 金 人犯闕,散亡皆盡。” 清 惜華 《桃花源彈詞》:“餘黨舉兵來犯闕,乘輿播盪眾驚惶。”

明皇

唐 玄宗 ( 李隆基 )謚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後世詩文多稱為 明皇 。 唐 薛逢 《金城宮》詩:“憶昔 明皇 初御天,玉輿頻此駐神仙。”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 天寶明皇 , 玉環 妃子,宿緣正當。”

播越

(1).逃亡;流離失所。《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 荊 蠻。”《後漢書·袁術傳》:“天子播越,宮廟焚毀。” 李賢 註:“播,遷也;越,逸也;言失所居。” 唐 高適 《東征賦》:“姑不隱而不仕,宜其漂淪而播越。” 明 陸采 《明珠記·驚破》:“狂兵犯闕,鑾輿播越,想微臣怎生拋撇。” 清 顧炎武 《寄弟紆及友人江南》詩之三:“既偷須臾生,詎敢辭播越。”

(2).傳揚於外。《三國志·吳志·孫策傳》“以 堅 部曲還 策 ” 裴松之 注引 晉 胡沖 《吳歷》:“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

東夷

(1).古代對我國中原以東各族的統稱。《禮記·曲禮下》:“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 肅慎 貢其楛矢。”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司空出東夷,童稚刷勁翮。”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 河北 、 山西 的北部是所謂北狄, 陝西 的大部分是所謂西戎, 黃河 的下游是所謂東夷。”

(2).指 三國 吳 。《文選·曹植<王仲宣誄>》:“嗟彼 東夷 ,憑 江 阻湖,騷擾邊境,勞我師徒。” 李善 註:“ 東夷 ,謂 吳 。”

(3).特指 清 朝統治者。 清 顧炎武 《羌胡引》:“東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稱偽帝。”

(4).舊指我國東方 日本 、 朝鮮 等國家。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今世所用摺疊扇,亦名聚頭扇,吾鄉 張東海 先生以為貢於東夷…… 東坡 謂 高麗 白松扇,展之廣尺餘,合之止兩指許,正今摺扇,蓋自 北宋 已有之。 倭 人亦製為泥金面、烏竹骨充貢。出自東夷果然。”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倭緞》:“凡倭緞製起東夷, 漳 泉 海濱效法為之。”

西夷

(1).古代指我國西部地區的部族。《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孟子·離婁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畢郢 ,西夷之人也。”《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夷君長什數, 夜郎 最大。”

(2).鴉片戰爭前後,對西方侵略者的鄙稱。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 道光 間西夷犯 浙 ,武臣多死綏者。”

輿言

輿論。《魏書·高道悅傳》:“臣聞博納輿言,君上之崇務;規箴匡正,臣下之誠節。”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三占從二,何籍輿言?” 宋 王禹偁 《上許殿丞論搉酒書》:“某竊聽輿言,以為閣下將取一郡搉酒之數,分於編戶,然後聽其自釀而沽諸。”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亦賴夫勇猛無畏之人,獨立自彊,去離塵垢,排輿言而弗淪於俗囿者也。”

豈非

難道不是…?用於反問

豈非咄咄怪事?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馮

古地名。《孟子·離婁下》:“ 舜 生於 諸馮 。” 楊伯峻 註:“ 諸馮 ,傳説在今 山東 菏澤縣 南五十里。”一說在 山西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西三·平陽府》:“又 諸馮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孟子》雲 舜 生 諸馮 ,蓋即此。”

岐周

岐山 下的 周 代舊邑。地在今 陝西省 岐山縣 境, 周 建國於此,故稱。《孟子·離婁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畢郢 ,西夷之人也。” 趙岐 註:“ 岐周 、 畢郢 ,地名也。 岐山 下 周 之舊邑,近畎夷。”《淮南子·要略》:“ 文王 四世纍善,脩德行義,處 岐周 之間,地方不過百里。”後亦用以指 西周 。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夷狄

(1).古稱東方部族為 夷 ,北方部族為 狄 。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漢書·蕭望之傳》:“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魯迅 《墳·論“ * !”》:“ 唐 以後,自誇族望的風氣漸漸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國語·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 唐 韓愈 《毛穎傳》:“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聶夷中 《行路難》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

(3).視為夷狄。《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 五代 之君而視 十國 ,夷狄之則未可也。”

諸夏

(1).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個諸侯國。泛指中原地區。《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暱,不可棄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觀德》:“滅國十五有餘,獨先諸夏, 魯 晉 俱諸夏也。”

(2).指 中國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 瞿曇 之書,能入諸夏,而 宣尼 之書,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 郭沫若 《歸去來·由日本回來了》:“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而況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四夷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後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雲。”

(2).泛指外族、外國。 清 魏源 《<聖武記>敘》:“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樂舞

有音樂伴奏的舞蹈

有虞氏

古部落名。傳說其首領 舜 受 堯 禪,都 蒲阪 。故址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東南。有,詞頭。《周禮·考工記序》:“ 有虞氏 上陶, 夏後氏 上匠, 殷 人上梓。”《國語·魯語上》:“ 夏後氏 故 有虞氏 禘 黃帝 而祖 顓頊 ,郊 堯 而宗 舜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卷下:“ 舜 為 有虞氏 。”

妃子

皇帝的妾,位次於皇后。 唐 王建 《宮詞》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下》:“妃子既生於 蜀 ,嗜荔枝。”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 天寶 明皇 , 玉環 妃子,宿緣正當。”

夷樂

古指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周禮·春官·旄人》:“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屬焉。” 鄭玄 註:“夷樂,四夷之樂,亦皆有聲歌及舞。”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雜書琴事》:“噫!羯鼓,夷樂也;琴,治世之音也。”

詩詞推薦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法曲(美列聖正華聲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