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曾與宮花傍玉除,芳名消得用金書。
已教莊蝶雙雙引,更伴台星兩兩居。
官樣自應能笑語,家常誰欲效妝梳。
大都好物難摹寫,未信屏風畫得如。
詩詞問答
問:《依韻和雙頭芍藥十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陸佃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2. 按:此詩亦守潁州時作。第十一首“聊伴西湖地主人”句可證。末一首雲“故應此戰今須解,兵法曾教避不如”,正敘當日所以乞郡之意。詩多寓言,與前篇同。
參考注釋
宮花
(1).皇宮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五:“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杜牧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置內署因寄書四韻》:“御水初消凍,宮花尚怯寒。” 金 蔡松年 《鷓鴣天》詞:“解語宮花出畫檐,酒尊風味為花甜。”《水滸傳》第一回:“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2).科舉時 * 試中選的士子在皇帝賜宴時所戴的花。 宋 李宗諤 《絕句》:“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無憀獨出宮門去,恰似當年下第歸。”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 嫦娥 翦就緑雲衣,折得蟾宮第一枝。宮花斜插帽簷低,一舉成名天下知。”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可笑那 杜麗娘 呵,識見淺,要夫壻宮花雙顫險些兒被桃條打散夢中緣!”
(3).宮 * 制的花。供裝飾之用。 宋 張先 《減字木蘭花》詞:“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
玉除
(1).玉階,用玉石砌成或裝飾的台階。亦用作石階的美稱。《文選·曹植<贈丁儀>詩》:“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 李善 註:“玉除,階也。” 南朝 梁簡文帝 《看摘薔薇》詩:“倡女倦春閨,迎風戲玉除。” 清 納蘭性德 《西苑雜詠和蓀友韻》:“香引輕颸散玉除,下簾聲徹退朝初。”
(2).借指朝廷。 唐 白居易 《答馬侍御見贈》詩:“謬入金門侍玉除,煩君問我意何如?” 宋 楊億 《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紬繹資金匱,規模出玉除。”
芳名
(1) 敬辭,稱年輕女子的名字
(2) 美好的名聲
芳名永垂
得用
(1).得到任用。《史記·儒林列傳》:“ 瑕丘 江生 為 穀梁 《春秋》,自 公孫弘 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 董仲舒 。”
(2).猶可用。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不敢問利息輕重,這本錢幾年得用!”
(3).猶得力。指做事能幹。《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劉翁 劉嫗 見他小心得用,另眼相待,好衣好食的管顧他。”《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 何小姐 連日見這個丫頭在婆婆跟前十分得用。”
金書
(1).指用金簡刻寫或金泥書寫的文字。 唐 賈島 《送於中丞使回紇冊立》詩:“君立天驕發使車,冊文字字著金書。”《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思溫 行至 昊天寺 前,只見真金身鑄五十三參,銅打成旛竿十丈,上有金書‘勅賜昊天憫中禪寺’。”
(2).指道教或佛教之經典。《漢武內傳》:“侍女 紀離容 至云:‘尊母欲得金書祕字六甲靈飛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 宋 秦觀 《游龍瑞宮次程公韻》:“鶴銜寳箭排煙去,龍護金書帶雨來。” 元 揭傒斯 《送陳講主奉詔校經罷歸餘杭》詩:“聖主隆象教,金書開寳坊。”
(3).指法律條文。《隋書·刑法志》:“將恐玉科輕重,全關墨綬,金書去取,更由丹筆。”
(4).指天神的詔書。 南朝 梁 沉約 《游金華山》詩:“若蒙羽駕迎,得奉金書召。”
莊蝶
同“ 莊周夢 ”。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數年一枕夢 莊 蝶,過了些不明白好天良夜。”《 * 詞話》第五六回:“斗積黃金侈素封,蘧蘧 莊 蝶夢魂中。”參見“ 莊周夢 ”。
雙引
(1).分列兩旁導引。 唐 張說 《王公神道碑》:“以十六年十月詔,葬於 萬年縣 見子 之原,鹵簿齊列,方相雙引。” 朱孝臧 《烏夜啼·同瞻園登戒壇千佛閣》詞:“春雲深宿虛壇,磬初殘,步繞松陰,雙引出朱闌。”
(2).謂舉雙燭引路。 唐 制,宰相入朝須舉雙燭,故稱。 唐 白居易 《寄公垂》詩:“卻寄兩條君領取,明年雙引入中書。”自註:“宰相入朝舉雙燭,餘官各一。”
(3).謂由二人引馬。 宋 制,學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馬。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故稱。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二:“舊制,學士以上,並有一人朱衣吏引馬,所服帶用黃金,而無魚,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謂之雙引。”
台星
三台星。《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輔。 唐 李白 《上崔相百憂章》:“台星再朗,天網重恢。” 宋 楊萬里 《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詩:“天極八重心未死,台星三點坼方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秀毓山川,靈分草木,幾番焰奪台星。”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歷》詩:“龍馭杳安之,台星隕衡鼐。”
兩兩
(1).成雙成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既通宮闈,無容靜默,兩兩相對,俱有損傷。” 宋 梅堯臣 《送石昌言舍人還蜀拜掃》詩:“舍人亦與泰階近,兩兩聯裾如雁行。” 元 張可久 《小梁州·郊行即事》曲:“小橋流水落紅香,兩兩鴛鴦。”
(2).猶言稀稀落落。 宋 王安石 《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佩印累累。” 明 張五山 《駐馬聽·秋遊莫愁湖因過陳藎卿看菊》曲:“粧點秋光,黃葉丹楓飄兩兩;輕搖蘭槳,沙鷗汀鷺起雙雙。”
官樣
(1).官家的式樣;富麗典雅、精緻時新的式樣。 宋 陸游 《試茶》詩:“銀瓶銅碾俱官樣,恨欠纖纖為捧甌。” 元 睢玄明 《耍孩兒·詠西湖》套曲:“排菓桌隨時置,有百十等異名按酒,數千般官樣茶食。”
(2).堂皇典雅;大方。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 王安國 常語余曰:‘文章格調,須是官樣。’豈 安國 言官樣,亦謂有館閣氣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這種粽子也並不怎么好吃,可是它潔白,嬌小,擺在彩色美麗的盤子裡顯著非常的官樣。”
(3).官僚氣派。 元 孫鳳洲 《贈歐陽圭齋》詩:“ 圭齋 還是舊 圭齋 ,不帶些兒官樣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門前車馬鬧如雷。”
(4).借指黃色菊花。 宋 陳師道 《臨江仙·送迭羅菊與趙使君》詞:“官樣初黃過閏九,鮮妍時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闌。”參見“ 官樣黃 ”。
笑語
指談笑;玩笑的話
家常
指家庭的起居、飲食等方面的日常生活
備家常之用。——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家常便飯
妝梳
(1).梳妝打扮。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異樣兒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櫻桃,眼轉秋波,鬢挽烏雲。” 元 盧摯 《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飲賦此五章》曲:“雖不至撏綿扯絮,是誰教剪玉跳珠?是誰把溪山粉粧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
(2).梳妝打扮的款式。 唐 白居易 《時世粧》詩:“ 元和 粧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扮一個峩冠士大夫。”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更幾箇多嬌女,一般穿著,一樣粧梳。”
梳妝打扮。 唐 王昌齡 《殿前曲》詩之一:“貴人妝梳殿前催,香風吹入殿後來。”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容華本南國,妝梳學 西京 。”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好物
精美的物品。《漢書·楊惲傳》:“ 冒頓單于 得 漢 美食好物,謂之殠惡, 單于 不來明甚。”《三國志·魏志·東夷傳》:“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摹寫
(1) 照原作謄寫或臨摹
(2) 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寫
摹寫人物情狀
屏風
(1).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 待客坐語,而屏風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太宗 令 虞監 寫《烈女傳》以裝屏風,未及求本,乃暗書之,一字無失。” 清 李漁 《玉搔頭·抗節》:“只好算個畫裡鴛鴦,便做他屏風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陸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風背後的好地方,悄悄說著話。”
(2).即荇菜。又名鳧葵,莖呈紫色。《楚辭·招魂》:“紫莖屏風,文緣波些。” 王逸 註:“屏風,水葵也。” 洪興祖 補註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藥防風的別名。
標籤: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