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歇惠安寺原文
寒食都來數日閒,顏卿家帖到今傳。
此公剛鯁無情煞,到得春時也自憐。
詩詞問答
問:午歇惠安寺的作者是誰?答:龔況
問:午歇惠安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午歇惠安寺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龔況的名句有哪些?答:龔況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都來
(1).統統,完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只為長時,驅馳辛苦,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靜,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綢》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
(2).總共;共有。《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經説比丘之眾,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來。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懷舊》詞:“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春歸恁寒悄,都來幾日意懶心喬?” 徐朔方 等註:“都來,算來。”
(4).總是,老是。《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 蔣禮鴻 通釋:“都來和總連用,意思一樣,就是日日總不織。加上‘都來’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 唐 秦韜玉 《問古》詩:“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卿家
你家。《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我家 臨川 ,何如卿家 宛陵 。”《南史·沉約傳》:“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親要見輔,今日之授,意在不薄。”
小說和戲劇中君、後對臣下的親切稱呼。《三俠五義》第十七回:“娘娘一壁拭淚,一壁點頭,説道:‘卿家平身,歇息去罷。’ 包公 謝恩,鞠躬退出。”京劇《竊兵符》第二一場:“ 趙孝成王 :‘卿家有何本奏?’”
剛鯁
亦作“ 剛梗 ”。剛強正直。《晉書·謝邈傳》:“ 邈 性剛骾,無所屈撓,頗有理識。”《魏書·游肇傳》:“尚書令 高肇 ……以 肇 名與己同,欲令改易。 肇 以 高祖 所賜,秉志不許, 高肇 甚銜之。 世宗 嘉其剛梗。”《新唐書·曹確傳》:“神策中尉 西門季玄 者,亦剛骾。”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魁制府》:“其剛鯁之氣時相發露,非近日模稜諸公所易及也。”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到得
(1).等到;到了。 宋 楊萬里 《辛亥元日送張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詩:“到得我來恰君去,正當臘後與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本事出幾兩銀子與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別討過丫頭過活卻不好?” 魯迅 《準風月談·各種捐班》:“到得 民國 ,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與“不”連用,猶言至於。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我若早有個兒子,也不到得眼裡看見如此。哎!這便是我沒孩兒的那個下場頭。”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滸傳》第二八回:“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
(3).亦作“ 到的 ”。猶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羅襴……何等榮耀!你們出家的,無過是草木衣食,到得那裡!”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憑著我坐下馬,手中鎗,有萬夫不當之勇,料他到的那裡!”
(4).猶倒是。《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田氏 道:‘我寧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隨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燒個利市。’”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見“ 自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