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鎮遠小田溪見路西一洞甚奇

作者:祁順 朝代:明代

原文

曉過小田溪,崆峒傍路西。

巧從天地設,幽稱鬼神棲。

雨足蒼苔潤,雲深白日迷。

窮探吾未暇,對景謾留題。

詩詞問答

問:《過鎮遠小田溪見路西一洞甚奇》的作者是誰?答:祁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祁順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肅

(3) 島名,在山東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聖主,將軍真可倚崆峒。——《楊家將演義》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雨足

(1).雨量充足。《書·洪範》“曰雨、曰暘” 唐 孔穎達 疏:“雨足則思暘,暘久則思雨。” 宋 楊萬里 《夏日雜興》詩:“九郡報來都雨足,插秧收麥喜村村。” 清 厲鶚 《雨後》詩:“野夫欣雨足,米價及時平。”

(2).雨腳。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隋書·長孫晟傳》:“﹝ 長孫晟 ﹞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點絳唇》詞:“水陌輕寒,社公雨足東風慢。”參見“ 雨腳 ”。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窮探

極力研求;深入探索。 唐 韓愈 《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以和之》:“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 宋 秦觀 《顯之禪老許以草庵見處作詩以約之》:“橡葉岡頭釋馬銜,區中奇觀得窮探。” 明 楊慎 《詞品·王筠<楚妃吟>》:“予論填辭,必泝 六朝 ,亦昔人窮探 黃河 源之意也。” 嚴復 《<天演論·察變>按語》:“ 法 人 蘭麻克 、 爵弗來 , 德 人 方拔 、 萬俾爾 、 英 人 威里士 、 格蘭特 、 斯賓賽爾 、 倭恩 、 赫胥黎 皆生學名家,先後間出,目治手營,窮探審論,知有生之物,始於同,終於異。”

未暇

謂沒有時間顧及。 漢 張衡 《東京賦》:“因 秦 宮室,據其府庫,作 洛 之制,我則未暇。” 漢 劉楨 《雜詩》:“馳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 鏡機子 曰:﹞‘此餚饌之妙也,子能從我而食之乎?’ 玄微子 曰:‘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閒哉!”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如右所言,大抵關於種類,而於情偽得失,未暇論也。”

對景

(1).對著眼前景物。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游西園》詩:“對景怕看紅日暮,臨池羞照白頭新。”

(2).比喻兩相符合;對路。《紅樓夢》第三三回:“ 襲人 聽了這兩件事都對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大家説這戲唱得對景。”

留題

參觀或遊覽時寫下觀感、意見等

留題本

詩詞推薦

過鎮遠小田溪見路西一洞甚奇原文_過鎮遠小田溪見路西一洞甚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