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防季潭上人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寄防季潭上人原文

華雨散白日,法雲遍空海。

菩提妙真相,歷劫恆不改。

吾師探天根,圓對朗如解。

澄源滅諸惱,掩室時自在。

汨余游苦波,智性日昏騃。

玄關昧精進,六入競沈痗。

如何久離索,執熱孰雲灑。

安得憩旃林,西來攬芳茝。

詩詞問答

問:寄防季潭上人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寄防季潭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散白

戲曲念白的一種。它的特點是以各地方言為基礎,接近於生活語言。

法雲

佛教語。謂佛法如雲,能覆蓋一切。《華嚴經·入法界品》:“深入菩薩行,樂聞勝法雲。”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瓔珞>啟》:“廕法雲於六合,揚慧日於九天。”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清 徐夔 《大雲庵訪子美舊址》詩:“白石巖扉掛薜蘿,法雲深處鬱嵯峨。”

空海

(1).大海。 許地山 《海》:“現在在這茫茫的空海中,我們可沒有主意啦。”

(2).佛教語。喻通達性空之義遍於一切事物的廣大智慧。《楞嚴經》卷五:“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

菩提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真相

(1).佛教語。猶言本相,實相。後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修梵寺》:“ 修梵寺 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 菩提達摩 云:‘得其真相也。’” 唐 李賀 《聽穎師彈琴歌》:“ 竺 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 魯迅 《且介亭雜文·關於新文字--答問》:“不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不明真相的人。”

(2).謂實任宰相。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下:“今歲便當登第,十餘年間可為侍從,又十年為執政,然決不為真相,晚年當以使相終。”

(3).猶寶相。即神、佛的畫像或塑像。 唐 白居易 《畫大羅天尊贊文》:“爰命國工,俾陳繪事,真相儼若,玄風穆如。”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歷劫

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後統謂經歷各種災難。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緣。” 金 劉迎 《連日雪惡用聚星堂雪詩韻》:“後生曠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紅樓夢》第一二○回:“豈知 寶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譚嗣同 《<仁學>自序》:“歷劫之下,度盡諸苦厄。” 金一 《文學上之美術觀》:“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貴。”

天根

(1).星名。即氐宿。東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國語·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郭璞 註:“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 唐 皎然 《同薛員外誼久旱感懷寄兼呈上楊使君》詩:“秋郊天根見,我疆看稼穡。”

(2).自然之稟賦、根性。 漢 賈誼 《新書·等齊》:“人之情不異,面目狀貌同類,貴賤之別,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順之 《與應警庵郡守》:“惟古人為學,堅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則此心凝靜,百物皆通。”

(3).星相術士謂人之足後跟。《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吾額上無生骨,眼中無守精,鼻無樑柱,腳無天根。”

自在

(1) 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智性

(1).猶理性。 蘇曼殊 《燕子龕隨筆》:“ 泰西 學子言:‘西人以智性識物,東人以感情悟物。’”《人民日報》1982.3.15:“他們主張把人生和藝術結合起來,力求智性與感 * 溶。”

(2).佛教語。指真性。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我自萬劫以來,迷失本來智性,因此墮入輪迴,成女人身。”參見“ 真性 ”。

玄關

住宅的正門

一打開玄關,隨即迎上來太太的臉

精進

在某方面一心進取

努力精進

六入

佛教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為內六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外六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即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而生六識。《文選·王屮<頭陁寺碑文>》:“氣茂三明,情超六入。” 李善 註:“《維摩經》曰: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 章炳麟 《無神論》:“彼固以為世界自盲動而成,此則竊取十二緣生之説,盲即無明,動即是行,在一切名色六入之先,是以為世界所由生也。”

沈痗

謂深深的憂傷。 唐 劉禹錫 《謁柱山會禪師》詩:“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沉痗。”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離索

(1).離群索居。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仇兆鰲 註:“離索,離羣索居,見《禮記》 子夏 語。” 宋 陸游 《釵頭鳳》詞:“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明 皇甫涍 《將命巡軺徙倚署閣》詩:“俄頃惻幽衷,遇物悲離索。” 葉聖陶 《火災·醉後》:“我知道他有離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於作文。”

(2).蕭索。《北齊書·元孝友傳》:“設令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內外親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淒涼犯·合肥秋夕》詞:“緑楊巷陌,西風起,邊城一片離索。” 夏承燾 註:“這裡作為蕭索之意。”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遊魂渺渺增離索,增離索。”

執熱

謂手執灼熱之物。《詩·大雅·桑柔》:“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毛 傳:“濯所以救熱也。” 鄭玄 箋:“當如手執熱物之用濯。”一說,謂苦熱。 段玉裁 曰:“執熱,言觸熱、苦熱。濯,謂浴也……此詩謂誰能苦熱,而不澡浴以潔其體,以求涼快者乎?”見《〈詩〉“執熱”解》。《孟子·離婁上》:“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 朱熹 集註:“言誰能執熱物而不以水自濯其手乎?” 南朝 梁 周興嗣 《千字文》:“骸垢想浴,執熱願涼。” 唐 韓愈 《答張籍書》:“今乃大得所圖,脫然若沉痾去體,洒然若執熱者之濯清風也。”

芳茝

香草名。《楚辭·九章·思美人》:“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 王逸 註:“採取香草,用飾己也。”

詩詞推薦

寄防季潭上人原文_寄防季潭上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