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令原文
呀。
推倒老孤樁。
橫在小池塘。
未做擎天柱。
先為架海梁。
你看一寸春光。
能有幾日柔條旺。
犯著咱三尺秋霜。
管教你登時落葉黃。
詩詞問答
問:得勝令的作者是誰?答:谷子敬
問:得勝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得勝令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谷子敬的名句有哪些?答:谷子敬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城南柳 第四折
參考注釋
推倒
(1).向前用力使物體倒下。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七:“一旦樹推倒,獨立暫飄鷂。”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元和 中,有老卒推倒平淮西碑,官司鍼其項,又以枷擊守獄者。”《水滸傳》第二回:“﹝眾人﹞盡從殿內奔將山來,推倒攧翻無數。” 魯迅 《準風月談·爬和撞》:“聰明人就會推,把別人推開,推倒,踏在腳底下,踹著他們的肩膀和頭頂,爬上去了。”
(2).壓倒。《宋史·儒林傳六·陳亮》:“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
(3).猶推翻。謂否定已有的說法、計畫、決定等。如:一切誣衊不實之詞應予推倒。
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較小而淺
(2) 澡塘中的浴池
擎天柱
古代傳說崑崙山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後來用“擎天柱”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架海
猶航海。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朝宗延架海,師役罷梁 溠 。”一本作“ 駕海 ”。
一寸
(1).十分為一寸。引申為微少。《韓非子·說林上》:“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 漢 賈誼 《新書·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晉書·庾亮傳》:“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楊萬里 《初夏》詩之一:“雨後覓春無一寸,薔薇花發釅燕脂。”
(2).指心。古人謂心為方寸之地,故稱。 宋 蘇軾 《次韻答王鞏》詩:“我有方外客,顏如瓊之英,十年塵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過先墓》詩:“一寸未忘遊子線,萬年難覓 老萊 衣。”
(3).指光陰。 唐 李嶠 《書》詩:“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參見“ 一寸陰 ”。
能有
反問語。古時多見於詩詞。 宋 周邦彥 《蘇幕遮·風情》詞:“隴雲沉,新月小。楊柳梢頭,能有春多少?”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木樨》詞:“打來休似年時,小窗能有高低,無頓許多香處,只消三兩枝兒。”
柔條
(1).嫩枝;柔軟的枝條。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宋 陳亮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詞:“手弄柔條人健否?猶憶當時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斷了那柔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唐 李白 《惜餘春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宋 沉遘 《發瓦橋十里而河梁敗還坐客亭復上馬戲詠道旁垂柳》:“柔條秀絶向人甚,忍不從容折一枝。”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細腰,行人幾度折柔條。”
三尺秋霜
喻劍。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犯著咱三尺秋霜,管教你登時落葉黃。”
管教
管束、教導
閨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請區長替咱們管教管教!——《小二黑結婚》
登時
(1).立即;立刻。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炁,亦登時差也。”《北史·祖珽傳》:“至夜, 珽 忽令大叫,鼓譟聒天,賊眾大驚,登時走散。”《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十三妹 一聽,登時把兩道蛾眉一豎。”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登時 * 和 * 向著敵人劈頭蓋臉地打去。”亦作“ 登時間 ”。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若是有人見,若是有人拿,登時間事發。”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四折:“我這一服藥與你那婆婆喫了,登時間就好。”《水滸傳》第四三回:“那大蟲退不夠五七步,只聽得響一聲,如倒半壁山,登時間死在巖下。”
(2).猶當時。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答人問九江說》:“縣聞雖近,又不如其鄰人登時親見之審也。”
落葉
落葉植物在生長季節末或一短時間內的葉子分離或脫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內斷斷續續的自然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