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挽章·其一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昭陵挽章·其一原文

警蹕違朝漏,樓台鎖晝陰。

翠華空想像,玉輦罷重臨。

遏密堯天黯,謳歌禹甸深。

連朝風雨處,應為助哀音。

詩詞問答

問:昭陵挽章·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昭陵挽章·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昭陵挽章·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警蹕

古代帝王出入時,於所經路途侍衛警戒,清道止行,謂之“警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厲王 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 漢 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禮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漢 朝 梁孝王 ,王出稱警,入稱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謂行者皆警於塗路也。”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前呼後擁蕭蕭馬,猶記將軍警蹕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從京營中挑選三千精兵,從後天黎明時起沿途‘警蹕’。”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晝陰

(1).白晝陰暗。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浮雲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晝陰。” 唐 王維 《賦得秋日懸清光》:“晝陰殊眾木,斜影下危樓。” 唐 杜牧 《綠夢》詩:“秋色寄高樹,晝陰籠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將有災異。參見“ 晝陰夜陽 ”。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李善 註:“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 不守,翠華南幸。” 宋 陸游 《曉嘆》詩:“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聞説當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

空想

無根據地構想

玉輦

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為飾。 晉 潘岳 《籍田賦》:“天子乃御玉輦,蔭華蓋。” 唐 杜牧 《洛陽長句》詩之二:“ 連昌 繡嶺 行宮在,玉輦何時父老迎?” 清 納蘭性德 《王明君》詩:“椒庭充選後,玉輦未曾迎。”

遏密

(1).指帝王等死後停止舉樂。《書·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遏,絶;密,靜也。” 孔穎達 疏:“四海之人, 蠻 、 夷 、 戎 、 狄 ,皆絶靜八音而不復作樂。” 宋 王安石 《知人》:“ 晉王 廣 求為冢嗣,管弦遏密,塵埃被之,陪扆未幾,而聲色喪邦,以潔濟淫者也。” 明 張煌言 《祭監國魯王表文》:“方期再迴 靈武 之鑾,誰意遽掩 蒼梧 之駕。八音遏密,千里震驚。” 清 毛奇齡 《<長生殿院本>序》:“會國恤止樂……言官謂遏密讀曲大不敬,賴聖明寬之,第褫其四門之員,而不予以罪。”

(2).為皇帝居喪期間。《北史·魏京兆王子推傳》:“今朝廷猶在遏密之中,便議此事,實用未安。” 唐 元稹 《順宗輓歌詞》之一:“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謳歌同戴 啟 ,遏密共思 堯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蹇氏父子》:“其子 序辰 ……居 元符 遏密中,肆音樂自娛。”

(3).指皇帝之死。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後 黃州 赦回,值 神宗 升遐之後,途次 揚州 ,作詩題壁,又有‘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之句,……當遏密之後而有‘花鳥欣然’之語,亦太不檢矣。”

堯天

《論語·泰伯》:“巍巍乎,唯天為大,唯 堯 則之。”謂 堯 能法天而行教化。後因以“堯天”稱頌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 唐 杜審言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小臣持獻壽,長此戴 堯 天。”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主公統紹千春,名高三 郢 ,山河鼎盛,寰宇恩敷,正宜招尋勝地,共樂 堯 天。” 清 方文 《送繆湘芷水部北上》詩:“ 堯 天有宿歸郎署,虞部無錢付酒家。” 郭沫若 《歸國雜吟》:“託身期 泰岱 ,翹首望 堯 天。”

謳歌

1.亦作"謳歌"。 2.歌唱。 3.歌頌。 4.頌歌。

禹甸

《詩·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維 禹 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 毛 傳:“甸,治也。” 朱熹 集傳:“言信乎此南山者,本 禹 之所治,故其原隰墾闢,而我得田之。”本謂 禹 所墾闢之地。後因稱 中國 之地為 禹 甸。 宋 方夔 《苦熱》詩之一:“誰是蒼生霖雨手,普將 禹 甸釀西成。” 清 王式丹 《南中書事》詩:“ 禹 甸埴墳殊廣大,蠻方節鉞漫紛紜。”

連朝

猶連日。 唐 杜甫 《奉贈盧參謀》詩:“説詩能累夜,醉酒或連朝。” 元 戴表元 《招子昂飲歌》:“不見朱樓高到天,鳳簫龍管連朝起。”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愈怒。”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哀音

悲傷之音。 三國 魏 繁欽 《與魏文帝箋》:“潛氣內轉,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 唐 元稹 《鶯鶯傳》:“﹝ 鶯鶯 ﹞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曲也。” 清 黃景仁 《典衣行》:“誰家箜篌傷客心,鄰舟少女彈哀音。” 聞一多 《紅燭·孤雁》詩:“啊!從那浮雲底密幕里,迸出這樣的哀音。”

詩詞推薦

昭陵挽章·其一原文_昭陵挽章·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