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鐙詞·其八原文
太一祠祈歲事調,自茲檠戲盛今宵。
未能免俗誰能免,七字聊因作解嘲。
詩詞問答
問:上元鐙詞·其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元鐙詞·其八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元鐙詞·其八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
參考注釋
太一
亦作“ 太乙 ”。1.即道家所稱的“道”,古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盪,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彊為之(名),謂之太一。” 唐 吳筠 《聽尹鍊師彈琴》詩:“至樂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2).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孔子家語·禮運》:“夫禮必本於太一。” 王肅 註:“太一者,元氣也。”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夷夏論》:“道法則采餌芝英,餐霞服丹,呼吸太一,吐故納新。” 唐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詩:“太乙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
(3).天神名。 戰國 宋玉 《高唐賦》:“醮諸神,禮 太一 。”《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云:“ 天一 、 太一 ,北極神之別名。”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昨夜子時已朝 太一 矣。” 清 吳偉業 《海市》詩之一:“仙人 太乙 祀 東萊 ,不信 蓬 瀛 此地開。”
(4).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極二。因離北極星最近,故 隋 唐 以前文獻多以之為北極星。《星經》卷上:“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南朝 梁 沉約 《梁雅樂歌·皇雅二》:“華蓋拂紫微,勾陳繞太一。” 元 張可久 《折桂回·紫微樓上右平章索賦》曲:“鎮 錢塘 太乙勾陳,玉柱擎天,綉袞生春。”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詩之三:“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參閱《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上》。
(5).山名。《文選·張衡<西京賦>》:“於前則 終南 太一 。” 李善 註:“《漢書》曰: 太一山 ,古文以為 終南 。《五經要義》曰: 太一 一名 終南山 ,在 扶風 武功縣 。此雲 終南 太一 ,不得為一山明矣。蓋 終南 ,南山之總名。 太一 、一山之別號耳。”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歲事
(1).一年中應做的事。《禮記·王制》:“成歲事,制國用。” 孔穎達 疏:“‘成歲事’者,斷定計要,一歲事成,乃制來歲之國用。”
(2).多指一年的農事。《尚書大傳》卷五:“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鄭玄 註:“祈樂當為新穀。”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薄從歲事,躬歛山田。” 宋 蘇轍 《送龔鼎臣諫議移守青州》詩之二:“新絲出盎冬裘具,貢棗登場歲事休。” 清 趙翼 《恭紀》詩之二:“滄溟無警妖氛熄,絢甸鹹登歲事豐。”
(3).指諸侯每年秋天朝見天子的事。《詩·商頌·殷武》:“歲事來辟,勿予禍適。” 孔穎達 疏:“常以歲時行朝覲之事,來見君王。”《周禮·秋官·小行人》“令諸侯春入貢” 孫詒讓 正義引 清 林喬蔭 曰:“歲事者,君親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會同’,以其或一歲一行,或數歲一行,故為歲事。”
(4).每年祭祀的事。《儀禮·少牢饋食禮》:“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漢書·武帝紀》:“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為農祈也。於此造之,歲以為常,故曰為歲事。”
(5).一年的時序。 宋 梅堯臣 《自感》詩之二:“有生無不老,歲事看秋籜。” 宋 蘇轍 《次韻王鞏元日》:“春風娜娜還吹霰,歲事駸駸已發機。”
今宵
今夜。 南朝 陳 徐陵 《走筆戲書應令》詩:“今宵花燭淚,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驛》詩:“今宵難作 刀州 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未能免俗
未能免於俗例或常情。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 步兵居道南,諸 阮 居道北;北 阮 皆富,南 阮 貧。七月七日,北 阮 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 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宋 陸游 《自詒》詩:“無可奈何猶食粟,未能免俗學澆蔬。” 金 趙秉文 《送宋飛卿》詩:“未能免俗聊從宦,還望孤雲憶舊廬。”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公 ( 司馬溫公 )端勁有守,而所賦嫵媚悽惋,殆不能忘情,豈其少年所作耶?古雲賢者未能免俗,正謂此耳。”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作解
謂解救百姓。 唐 包佶 《慶祀雨師樂章·迎神》:“作解之功,樂惟有年。” 唐 劉禹錫 《代杜司徒謝追贈表》:“陛下應乾御極,作解庇人。” 宋 王禹偁 《賀御樓肆赦表》:“澤流率土,仍推作解之恩。”參見“ 解網 ”、“ 解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