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難忘·與夫子夜坐,書此述懷

作者:方彥珍 朝代:清代

原文

前世何緣,喜今生聚首,聲氣相聯。

伯鸞偕德耀,玉樹配青蓮。

言既合、意雙虔。

更避俗心堅。

最堪欣、案眉朝夕,彼此生憐。

不須悟道參禪。

領衡門幽趣,紙閣蘆簾。

埋名追隱士,養性學閒仙。

棋共著,韻同拈。

每並坐齊肩。

志清高、心存忠恕,仁義求全。

詩詞問答

問:《意難忘·與夫子夜坐,書此述懷》的作者是誰?答:方彥珍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方彥珍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彥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前世

(1) 想像為某個人在今生塵世以前的一世

(2) 上一代

何緣

怎么;為什麼。《晉書·桓沖傳》:“ 沖 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 沖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 沖 笑而服之。”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 山 東之盜, 二世 何緣不覺? 南詔 之敗, 明皇 何緣不知?” 章炳麟 《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今生

這輩子;現在的一生

今生快樂,來世更幸福

聚首

猶碰頭;聚會。 宋 蘇舜欽 《詣匭疏》:“然民情洶洶,聚首橫議,鹹有憂悸之色。” 明 曹學佺 《八月朔日予返白下》詩:“此別紛紛難聚首,天涯那許夢魂閒?” 清 查禮 《八聲甘州》詞:“有幾番,天涯聚首;有幾番,彈淚別西東?” 清 吳樾 《與同志某君書》:“前在 獸居村 聚首一日夜,彼此各抒所見。” 冰心 《莊鴻的姊姊》:“他在 唐山 工業學校肄業,離家很遠,只有年假暑假,我們才能聚首。”

聲氣

(1) 指訊息或信息

互通聲氣

(2) 〈方〉∶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掌柜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魯迅《孔乙己》

(3) 指士氣

金鼓以佐士眾之聲氣

(4) 指鼓動士氣

(5) 志趣和性格;意氣

聲氣相投

伯鸞

(1). 漢 梁鴻 的字。 鴻 家貧好學,不求仕進。與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織為業。夫婦相敬有禮。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因以“ 伯鸞 ”借指隱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東南行》詩:“試逐 伯鸞 去,還作 靈均 行。” 宋 蘇軾 《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之二:“非無 伯鸞 志,獨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註:“‘非無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與妻共隱之意。”

(2).作為賢丈夫的代稱。 唐 劉長卿 《送子壻崔真父歸長城》詩:“送君卮酒不成歡, * 辭家事 伯鸞 。”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聯姻》:“念伊少年,影形弔處,相依有 伯鸞 。”

德耀

見“ 德曜 ”。

玉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 唐 李白 《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金 元好問 《幽蘭》詩:“鈞天帝居清且夷,瑤林玉樹生光輝。”

(2).用珍寶製作的樹。《漢武故事》:“上( 漢武帝 )於是於宮外起 神明殿 九間……前庭植玉樹。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 甘泉宮 里,玉樹一叢,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歐陽修 《漢宮》詩:“玉樹人間老,珊瑚海底生。” 寧調元 《偶成》詩:“銅駝寂寂迷衰草,玉樹依依戀夕陽。”

(3).槐樹的別稱。《三輔黃圖·漢宮》:“ 甘泉谷 北岸有槐樹,今謂玉樹。”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雲陽縣 界多 漢 離宮故地,有樹似槐而葉細,土人謂之玉樹。”

(4).美麗的樹。 唐 宋之問 《折楊柳》詩:“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 元 薩都剌 《望金陵》詩:“春風玉樹留歌韻,暮日青山立畫屏。” 清 劉獻廷 《斐園松》詩:“白玉堂前緑玉樹,橫空百尺寒颼飀。”

(5).白雪覆蓋的樹。 唐 李白 《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元 薩都剌 《釣雪圖》詩:“村南村北人跡斷,山前山後玉樹迷。” 清 金人瑞 《對雪次韻》:“玉樹誠堪愛,冰肌已久夸。”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兵燹與弦歌》:“﹝赤旗﹞時時招拂,蕩漾著四周霜枝玉樹間的晨光。”

(6).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問諸子姪:‘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車騎 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後以“玉樹”稱美佳子弟。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一:“叔父朱門貴,郎君玉樹高。”《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郁達夫 《遲桂花》:“可是我那年老的母親,卻仍是雄心未死,還在想我結一頭親,生下幾個玉樹芝蘭來,好重振重振我們的這已經墜落了很久的家聲。”

(7). 南朝 陳後主 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省稱。 唐 李商隱 《陳後宮》詩:“壽獻金莖露,歌翻‘玉樹’塵。” 元 孫周卿 《蟾宮曲·自樂》曲:“低歌‘玉樹’,爛醉金釵。”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遺蹤陌上有銅駝,‘玉樹’夜深歌。”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俗心

追求利祿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擬詠懷》詩之一:“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此生

這輩子。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十年裡,我便課子讀書,成就出一個兒子來,也算不虛度此生了。”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悟道

領會道理,佛教指領會佛理

悟道成佛

參禪

佛教指靜坐冥想,領悟佛理

參禪悟道

幽趣

幽雅的趣味。 唐 李收 《和中書侍郎院壁畫雲》:“映篠多幽趣,臨軒得野情。” 宋 梅堯臣 《送張中樂屯田知永州》詩:“莫將車騎喧,獨往探幽趣。”《西遊記》第二四回:“經歷許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險峻之處,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

指地獄。 宋 洪邁 《夷堅乙志·餘杭宗女》:“兒不幸死,而冥數當與僧合,自知 * 以貽父母羞,然腹已有孕,儻不得生子,則沉淪幽趣,長無脫期。”

紙閣

用紙糊貼窗、壁的房屋。多為清貧者所居。 宋 陸游 《紙閣午睡》詩:“紙閣甎爐火一杴,斷香欲出礙蒲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一:“老友 何獻葵 之長郎名 承燕 者,其《壽內》云:‘紙閣蘆簾偕老,欣欣十載於茲。算百年荏苒,三分去矣!半生辛苦,兩箇同之。’”

埋名

隱瞞自己的真實名字

隱姓埋名

隱士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養性

陶冶心性

並坐

(1).謂因牽連而一併治罪。 漢 蔡邕 《被收時表》:“臣死期垂至,冒昧自陳,乞身當辜戮,免 質 並坐,臣死之日,則生之年也。”《新唐書·宋璟傳》:“初, 梁山 詭稱婚集,多假貸,吏欲並坐貸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阮中丞被圍》:“ 胡 ( 胡宗憲 )幸其敗,不發援兵。 阮 悸甚,偃臥不能復出,諸將吏謂旦夕不守矣。有説 胡 倘失事法當並坐者,始遣驍鋭來援。”

(2).相挨著坐。 郭沫若 《女神·湘纍》:“妙齡女子二人,裸體,散發,並坐岸邊岩石上,互相偎倚。”

齊肩

(1).與肩相平。《後漢書·輿服志上》:“熊旗六斿,五仞齊肩,以象參伐。”《隋書·禮儀志六》:“垂白玉珠,十有二旒,其長齊肩。”

(2).兩者高度相等。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小兒名 伯禽 ,與姊亦齊肩。” 宋 李南仲 《羅浮山賦》:“乃 百粵 羣山之祖,與 南嶽 而齊肩。”亦比喻才能、聲望相同;相提並論。 明 胡應麟 《詩藪·上國》:“大抵 元魏 之才, 子昇 獨步; 高齊 之譽, 邢 魏 齊肩。”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使 子建 與 應 劉 並列, 拾遺 與 王 孟 齊肩,可乎?”

清高

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自命清高

忠恕

儒家的一種道德規範。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後漢書·章帝紀》:“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姦,無所投其隙,倉卒之變,無自發焉。”《鏡花緣》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説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求全

(1) 過分地要求完美無缺

求全責備

(2) 希望事情圓滿

委曲求全

詩詞推薦

意難忘·與夫子夜坐,書此述懷原文_意難忘·與夫子夜坐,書此述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