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洪必元的《省官命諸生為守城馬發輓詩欲為申奏立廟》
全文:
伏波裹屍還,馬璘苦戰死。
至今骨猶香,勛名照青史。
桓桓馬將軍,或疑其孫子。
逾月嬰孤墉,四面集飛矢。
生不為降俘,死期為厲鬼。
小卒竊開關,大兵遂劘壘。
滿城血為池,全家腦塗地。
英雄為痛心,三十餘年矣。
陰房野燐青,壞道叢祠圮。
天朝未旌忠,誰為血其祀。
名公訪古蹟,立馬斜陽里。
臨風叫英魂,月寒天在水。
參考注釋
伏波
(1). 漢 將軍名號。 西漢 路博德 、 東漢 馬援 都受封為伏波將軍。見《漢書·武帝紀》、《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宋 鮑照 《代苦熱行》:“ 戈船 榮既薄, 伏波 賞亦微。” 唐 劉長卿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詩:“盛府依 橫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橫海 、 伏波 , 戈船 、 下瀨 。”
(2).謂平息變亂。 王闓運 《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裹屍
(1).包裹屍體。《太平廣記》卷一○五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宋參軍》:“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溷廁中,不勝穢積。”
(2).謂戰死沙場。語出《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梁 何遜 《見征人分別》詩:“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 清 沉濤 《柳河川吊常開平》詩:“裹屍便當角巾歸,為爾臨流一慟哭。”參見“ 裹屍馬革 ”。
苦戰
艱苦地戰鬥或鬥爭
洪必元名句,省官命諸生為守城馬發輓詩欲為申奏立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