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承光殿原文
太和清曉簡魁元,夏日依然返御園。
路順因之更禮服,驛來便以閱崇軒。
隨時勤政寧容忽,應變籌軍豈易言。
衛士漫嫌稍久待,非因問景玩高奔。
詩詞問答
問:夏日承光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夏日承光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夏日承光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
2. 御殿後臨此更衣適溫福軍營奏章至即於此批閱並為籌示機宜面授軍機大臣傳諭郵寄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清曉
清晨;天剛亮的時候
清曉的微風,略帶涼意
魁元
在同輩中才華居首位的人;魁首
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韓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陽
夏日炎炎似火燒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返御
回車返行。 明 何景明 《蹇賦》:“昔予膏車而北騖兮,顧九折而返御。”
順因
順應;依循。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將順因單于之欲,誘而致之邊,吾伏輕卒鋭士以待之,陰遮險阻以備之。”
禮服
在莊重的場合或舉行儀式時穿的服裝,如晚禮服
隨時
(1) 不論何時
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2) 指順應時勢
隨時以行
勤政
勤勞於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應變
由外力使物體尺寸或形狀發生相對變化的現象,常以百分數(%)表示
衛士
衛兵
衛士欲止。——《史記·項羽本紀》
衛士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