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原文
冠玉平生擅美姿,已於分肉見施為。
聲名此日齊三傑,籌策當年用六奇。
周勃固知才不逮,王陵仍有節難移。
試看諸呂封王后,漢鼎端如一線危。
詩詞問答
問: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詠史十二首·其七·陳平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冠玉
(1).裝飾帽子的美玉。《史記·陳丞相世家》:“ 絳侯 灌嬰 等鹹讒 陳平 曰:‘ 平 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
(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青 端坐轎中,美如冠玉,無不喝采。”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彈棋。”
(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總評》:“ 韓解元 抱憐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標。”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擅美
獨享美名;獨有其美
擅美當朝
施為
(1) 指所進行的行動
不得妄自施為
(2) 進行某種行動
不敢施為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三傑
(1).三位傑出的人物。指 漢 代的 張良 、 韓信 、 蕭何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近 漢高祖 擥三傑以興帝業, 西楚 失雄俊以喪成功。”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漢高祖項羽機會得失》:“ 漢高帝 嘗與諸將論 漢 所以得天下,與 項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謂能用三傑,而 項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異。”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 周 有十亂而國以興, 漢 有三傑而基業以立。”
(2).三位傑出的人物。指 三國 蜀 的 諸葛亮 、 關羽 、 張飛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進圍 成都 數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劉備 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諸葛亮 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張飛 、 關羽 勇而有義,皆萬人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 備 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
(3).三位傑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張說 、 源乾曜 。《新唐書·宋璟傳》:“十七年,為尚書右丞相,而 張説 為左丞相, 源乾曜 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設饌,太常奏樂,會百官尚書省東堂。帝賦《三傑詩》自寫以賜。”
籌策
亦作“ 籌筴 ”。1.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老子》:“善數不用籌策。” 高亨 正詁:“籌策,古時計數之竹筳也。”
(2).猶籌算。謀劃;揣度料量。《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 孫子 籌策 龐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南齊書·祖沖之傳》:“加以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氂,心窮籌筴,考課推移,又曲備其詳矣。”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用六
《易》《坤》卦特有之爻題,謂六爻皆六。《易·坤》:“用六:利永貞。” 高亨 註:“依古筮法,筮遇《坤》卦,六爻皆八,則以卦辭斷事;六爻皆六,則以用六爻辭斷事。用六猶通六,謂六爻皆六也。” 清 尹會一 《復蓮宇先生書》之一:“用九、用六,渠自明於始終之義。”
不逮
(1).不足之處;過錯。《書·冏命》:“懋乃後德,交修不逮。” 孔 傳:“勉汝君為德,更代修進其所不及。”《漢書·文帝紀》:“詔曰……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顏師古 註:“不逮者,意慮所不及。” 唐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錯。聖明所鑒,毫髮無遺,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並添改訖。”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萃全國學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陳出新,開世人無限之靈機。”
(2).比不上;不及。《書·周官》:“今予小子,祇勤於德,夙夜不逮。” 孔 傳:“雖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由此觀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而況所在將吏,罷軟凡庸,較之古人,萬萬不逮。”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我自覺力有不逮,但勉力為之。”
有節
有節度;有節制。《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 唐 李德裕 《欹器賦》:“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節。”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主帥慎進退,出師貴有節。” 張書紳 《正氣歌》三:“在 南昌 起義失敗的教訓里,在 皖南 事變有利有節的鬥爭中……哪一個革命者不應看到,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寫成。”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諸呂
指 漢 代 呂后 的親信 呂產 、 呂祿 等。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絳侯 誅諸 呂 ,權傾五伯,囚於請室。”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及諸 呂 擅權,圖危 劉氏 。”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第四場:“她口稱重用老臣,其實扶植諸 呂 勢力。”
封王
封為國王,喻取得桂冠
美國男子花式滑冰包坦諾四度封王
漢鼎
漢 代的鼎。為國之重器。亦用以指 漢 代社稷。 唐 司空圖 《雜題》詩之一:“若使只憑三傑力,猶應 漢 鼎一毫輕。” 清 沉曰霖 《晉人麈·詩話·關侯祠聯》:“獨乩筆一聯云:風裊餘煙悲 漢 鼎,花開三月憶桃園。”
端如
猶端然。莊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後堂南窗負暄》詩:“端如擁褐茅檐下,祗欠烏烏擊缶歌。”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 *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