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松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九松山原文

信轡度回峰,引領瞻岩戶。

九松本名山,精藍亦已古。

鐘聲響隔雲,塔影直當午。

其山無凡木,蒼松以千數。

龍鱗未許摩,虬蓋差堪睹。

不辨舊與新,遑論賓兮主。

雲胡以九稱,想似秦時五。

詩詞問答

問:九松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九松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麌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六

參考注釋

引領

伸直脖子 ,形容殷切期待的樣子

如有不嗜 * 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

武王設朝,士民皆喜;依聖治事,民皆引領。——《武王伐紂平話》

本名

(1) 曾用名;原名

(2) 本人的名兒

外國人的全名分為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

精藍

佛寺;僧舍。精,精舍;藍,阿蘭若。 宋 高翥 《常熟縣破山寺》詩:“古縣滄浪外,精藍縹緲間。” 元 戴表元 《題東玉師府所藏<瀟湘圖>》詩:“今日精藍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吳偉業 《代具師答贈》詩:“早得此賢開講席,便圖作佛住精藍。”

聲響

聲音;響動

這發動機聲響太大

當午

正午;中午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凡木

平凡的花木。 唐 韓愈 《芍藥歌》:“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 唐 劉禹錫 《華山歌》:“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託。” 宋 陸游 《張園海棠》詩:“池臺掃除凡木盡,天地眩轉花光紅。” 宋 朱熹 《與諸人用東坡韻共賦梅花》詩:“佳名一旦異凡木,絶艷千古高名園。”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虬蓋

(1).飾有龍形花紋的車蓋。 南朝 齊 謝朓 《賽敬亭山廟喜雨》詩:“排雲接虬蓋,蔽日下霓裳。”

(2).比喻枝葉茂盛的樹頂。 明 唐順之 《嵩陽宮柏》詩:“賓來虬蓋偃,仙去鶴巢空。”

差堪

略可。《天雨花》第四回:“兩人下拜齊聲哭,今日差堪報父親。”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拙作銷路如常,捏捏腳膀,胖了不少,此則差堪告慰者也。” 茅盾 《動搖》六:“ 國光 自問沒有多大才力;只是肯負責,徹底去乾,還差堪自信。”

遑論

〈書〉不必論及;談不上:生計無著,~享樂。

雲胡

為什麼。《詩·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毛 傳:“胡,何。” 鄭玄 箋:“思而見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四:“雲胡自蕪穢,反客群形役!” 明 劉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稅務官任》詩:“雲胡不飲,使我心惸?”

想似

謂深切的懷念。《文選·曹攄<思友人>詩》:“延首出階檐,佇立增想似。” 李善 注引《莊子·徐無鬼》:“夫 越 之流人,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甞見於國中而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茲久者,思人茲深乎。”

詩詞推薦

九松山原文_九松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