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范寬雲嵐垂瀑圖原文
為人性溫厚,筆力卻雄壯。
乃知善蘊藉,一發神必王。
山巔林出雲,峽口瀑垂嶂。
真骨矗稜稜,近遠都宜望。
姓名雖割去,孝思真賞向。
咄哉忽自笑,求劍類刻舫。
詩詞問答
問:題范寬雲嵐垂瀑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范寬雲嵐垂瀑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
2. 張
參考注釋
人性
(1) 指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
(2) 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
不通人性
溫厚
(1) 溫柔寬厚
(2) 富足
筆力
寫字、畫畫、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氣勢
筆力雄健
雄壯
勇武壯盛
蘊藉
含而不露
榮被吸儒衣,溫恭有蘊藉。——《後漢書·恆榮傳》
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漢書·薛廣德傳》
末句“情長情短”,大有蘊藉。——《平山冷燕》
一發
一根頭髮
山巔
亦作“ 山顛 ”。山頂。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卒矣” 漢 鄭玄 箋:“卒者崔巍也。謂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之四:“ 赤甲 白鹽 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魯迅 《集外集拾遺·懷舊》:“山顛喬木雖略負日腳,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氣。” 蕭乾 《初冬過三峽》:“過 瞿塘峽 ,山巔積雪跟雲絮幾乎羼在一起。”
峽口
(1).指 西陵峽 口,為 長江 出 蜀 的險隘。 晉 陸機 《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守峽口,以待禽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引《直都記》:“自 黃牛灘 東入 西陵 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唐 杜甫 《峽口》詩之一:“峽口 大江 開,西南控百蠻。”
(2).泛稱峽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八》:“北即 蒼山 ,至此南盡。中穿一峽,西去甚逼,而峽口稍曠。” 清 阮元 《由龍洞岩下西過三龍潭》詩:“ 三龍潭 峽口,如防復如堂。” 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這個極險的山峽中間, 河 水從三條峽口奔騰而出,真象千軍萬馬似的。”
真骨
(1).指詩畫不同凡俗的風骨。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其源出於《古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絶,真骨凌霜,高風跨俗。”
(2).猶駿骨。借指良材。 唐 杜甫 《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詩:“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
稜稜
(1) 形容嚴寒
稜稜霜氣
(2) 威嚴的樣子
目光稜稜
(3) 形容瘦削
瘦骨稜稜的老馬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孝思
孝親之思。《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毛 傳:“則其先人也。” 鄭玄 箋:“長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維則三後之所行。子孫以順祖考為孝。”《魏書·孝感傳·趙琰》:“年餘耳順,而孝思彌篤。”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謝賜筵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永懷先烈,務廣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點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動了。”
真賞
(1).確能賞識。也指真能賞識的人。《南史·王曇首傳》:“知音者希,真賞殆絶。” 金 元好問 《別周卿弟》詩:“苦心亦有 孟東野 ,真賞誰如 高蜀州 。”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玉版》於未進時,拓者甚眾,世不為重,有真賞者,已知寶愛,近則杳不可得。”
(2).會心的欣賞。 宋 范仲淹 《與諫院郭舍人書》:“又嘉江山滿前,風月有舊,真賞之際,使人愉然。”
(3).指值得欣賞的景物。 唐 蔡文恭 《奉和夏日游山應制》:“悠然動睿思,息駕尋真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