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謝子方歸臨川

作者:顧盟 朝代:元代

送謝子方歸臨川原文

連雨淋浪不耐秋,江行已試木棉裘。

侍中無夢思通籍,肘後有書能校讎。

身坐米船歌灌口,眼明瀑布是江州。

到家先謁虞夫子,定作芝亭一月留。

詩詞問答

問:送謝子方歸臨川的作者是誰?答:顧盟
問:送謝子方歸臨川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謝子方歸臨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顧盟的名句有哪些?答:顧盟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連雨

連續下雨。《漢書·高祖紀上》:“時連雨自七月至九月。”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驢言》:“自是連雨數日乃晴。”《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昨日連雨,山水將房子衝去了。”

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 宋 司馬光 《和沖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題名見寄並寄邵不疑》:“況當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沉璟 《義俠記·掛羅》:“這一條血路廣,染衣衫猶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贈之》詩:“急雨淋浪茅店外,亂山高下馬蹄前。” 柳亞子 《放歌》:“仰面出門去,淚下何淋浪!”

(2).沾濕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會同年》:“直須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吳師道 《吳禮部詩話》:“蕭颯天涯鬢,淋浪醉後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謝》:“寬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聲音連續不絕。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 宋 朱熹 《試院雜詩》之二:“坐聽秋檐響,淋浪殊未休。” 清 金農 《過唐太守瀕別漫投十韻》:“夜聞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飲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車館中作》詩之二:“山木漂搖臥 弋陽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問 《送輔之仲庸還大梁》詩:“淋浪別酒青燈夜,滅沒孤帆落照邊。” 元 張養浩 《水仙子·詠遂閒堂》曲:“客來時樽酒淋浪,花與竹無俗氣,水和山有異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詩話》:“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騎馬海棠園?”

(5).盡情;暢快。 宋 蘇軾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詩之二:“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龔自珍 《春日有懷山中桃花因有寄》詩:“東風淋浪捲海來, 長安 人道青春迴。”

(6).潑染;揮灑。形容書寫流暢。 宋 蘇軾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見題壁》:“狂吟跌宕無風雅,醉墨淋浪不整齊。”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對四面江山浩蕩,怎消得我幾行兒醉墨淋浪。”

不耐

不能。《禮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鄭玄 註:“耐,古書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張敷傳》:“ 文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 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 清 周亮工 《復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

(2).不願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

木棉

木棉科吉貝樹種子外面的絲質纖維。也指一種常綠喬木,產於熱帶,高可數十丈

侍中

古代職官名。 秦 始置,兩 漢 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 晉 以後,曾相當於宰相。 隋 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 唐 復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北宋 猶存其名, 南宋 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書·百官志一》:“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 秦 漢 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 晉 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夢思

夢中的思念。 唐 嚴武 《酬別杜二》詩:“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 巴山 里,清猿醒夢思。” 宋 蘇舜欽 《游山》詩:“夜闌宿虛堂,清甚無夢思。” 鄧拓 《送報社同志支援冀東》詩:“高山雲樹堪浮白,亘古春秋了夢思。”

通籍

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通籍”謂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因此後來便稱做官為“通籍”。

通籍後。——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肘後

謂隨身攜帶的。指醫書或藥方。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詩:“肘後符應驗,囊中藥未陳。” 前蜀 貫休 《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詩:“珠殿香軿倚翠稜,寒棲吾道寄 孫登 ,豈應肘後終無分,見説仙中亦有僧。” 明 唐順之 《題贈施心菊醫士》詩:“肘後傳方多已試,鼎中留藥不嫌貧。” 清 方文 《京口訪鄔沂公感舊》詩:“獨憐肘後方書在,我欲從君隱市門。”參見“ 肘後方 ”。

校讎

亦作“校仇”。 1.一人獨校為校,二人對校為讎。謂考訂書籍,糾正訛誤。 漢 劉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宋史·職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 清 吳翊 《洞庭山館呈司寇東海公》詩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

(2).比試;比較。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或謂 潘 曰:‘汝素以術自衒,今天師至矣,敢與之校讎乎?’”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

灌口

(1).見“ 灌口二郎 ”。

(2).方言。給牲口灌藥用的器具。 韓旭 《擴社的時候》:“灌口也借來了,來,配好了就灌!”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瀑布

從山崖上直流下來像懸掛著的布匹似的水

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西遊記》

到家

(1) 完備;周詳

(2) 在學識和工作上有相當造詣

他的表演還不到家

(3) 回到家中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詩詞推薦

送謝子方歸臨川原文_送謝子方歸臨川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