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年玉鼎晉之姜,毀破惟餘兩片匡。
難向世間尋耳足,睪思廟裡奉烝嘗。
滄桑浩嘆原無定,離合應知曷有常。
七字各題同泐識,用資佳話佐文房。
詩詞問答
問:《詠周晉姜鼎玉版(兩片各為一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八
2. 兩片各為一器
參考注釋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玉鼎
(1).玉制的鼎。 晉 崔豹 《古今注·都邑》:“ 漢成帝 顧成廟有三玉鼎、二真金爐。”《宋書·符瑞志下》:“ 晉成帝 鹹康 八年 廬江 舂穀 縣 留珪 夜見門內有光,取得玉鼎一枚,外圍四寸。 豫州 刺史 路永 以獻。著作郎 曹毗 上《玉鼎頌》。”
(2).指傳國重器。喻國運,政權。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序:“玉鼎再虧,金陵不復。”
(3).古代炊具的美稱。 南朝 梁 劉孝標 《東陽金華山棲志》:“故有忽白璧而樂垂綸,負玉鼎而要卿相。” 宋 秦觀 《茶》詩:“玉鼎注漫流,金碾響杖竹。”
(4).指香爐。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賢七絕》之三:“聲和塞色金徽潤,香散穹廬玉鼎溫。”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烝嘗
本指秋冬二祭。後亦泛稱祭祀。《詩·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 鄭玄 箋:“冬祭曰烝,秋祭曰嘗。”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立廟舊邑,四時烝嘗,歡哀承祀,其如祖襧。”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銘》:“烝嘗賓燕,悉中條序。”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宗法者,敬宗而嚴父,寢廟烝嘗,以為大典。”
滄桑
“滄海桑田”的縮語
久經滄桑(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浩嘆
見“ 浩嘆 ”。
亦作“ 浩嘆 ”。長嘆,大聲嘆息。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命歸 齊 去 魯 ,發浩嘆於衰 周 。” 宋 陸游 《不寐》詩:“欲明聞漉稻,浩嘆閔黎元。”《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只見他悶坐了半日,忽然浩嘆了一聲道:‘原來如此!’”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人心不古,誠堪浩嘆。”
合應
(1).互相感應。 漢 班固 《西都賦》:“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寔惟作京。”
(2).互相配合。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遊冶子弟懷毒蓄機,日伺 倭 來,里外合應。”
理應,應該。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擬》:“其所犯例與律俱無正條,則用比照法,合應比照某律,比照某例定擬。”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佳話
美談,傳誦一時的美事
在農村傳為佳話
文房
(1) 書房。借指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
文房清玩
(2) 官府掌管文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