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鑾至白雲寺疊辛丑舊作韻原文
昨從此路造台懷,嶺巆北望多峰嶺。
今自台懷返蹕來,迢迢惟見白雲影。
白雲在彼寺在茲,名稱頗類弗相等。
豈知大圓鏡智中,光光相印無殊境。
凡因物轉故致迷,聖能轉物堪深省。
招提當面弗致遙,別館徘徊靜香領。
研淨甌芳句可拈,山峙川流興因永。
畺吏供奉固其宜,一宿之故弗多肯。
大凡佳處戒留滯,明當返蹕翠華整。
回思慈輿奉延禧,仁傑同悵待雲靜。
詩詞問答
問:迴鑾至白雲寺疊辛丑舊作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迴鑾至白雲寺疊辛丑舊作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二
2. 自丙寅逮庚午辛巳三奉安輿五台展禮今瞻望白雲不禁黯然於狄仁傑之言也
參考注釋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嶺巆
深邃貌。《文選·揚雄<甘泉賦>》:“嶺巆嶙峋,洞無厓兮。” 李善 注引《埤蒼》:“嶺巆嶙峋,深無厓之貌。”
峰嶺
1.亦作"峰嶺"。
2.山嶺。
返蹕
指帝王出行返歸。蹕,帝王車駕。 明 瞿式耜 《堅辭勛封疏》:“蓋臣之意,不過謂 楚 必不可遽入, 粵 必不可輕離,留此 桂林 ,以為皇上返蹕之地,將來恢復東 粵 ,便可從 豫章 以遡 金陵 ,此方臣滿願之時耳。” 清 丘逢甲 《述哀答伯瑤》詩:“留都扈蹕方爭功,還都返蹕相謷訾。”
迢迢
(1) 形容遙遠。也作“迢遞”
千里迢迢
(2) 漫長;長久
夜迢迢
恨迢迢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名稱
(1) 用以識別某一個體或一群體(人或事物)的專門稱呼
這種水果的名稱叫蘋果
(2) 贏得或贈予的稱號
多年來林區所在地沒有恰當的名稱
頗類
亦作“ 頗纇 ”。1.偏頗不平。《左傳·昭公十六年》:“刑之頗類,獄之放紛。” 孔穎達 疏:“ 服虔 讀類為纇,解云:‘頗,偏也;纇,不平也。’”
(2).引申指瑕疵,缺點。 唐 柳宗元 《與友人論為文書》:“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乎?非謂比興之不足、恢拓之不遠、鑽礪之不工、頗纇之不除也,得之為難,知之愈難耳。”
相等
相同
大小相等
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謂洞照一切的清淨真智。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病。” 明 李贄 《與馬歷山書》:“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六:“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藏識轉為大圓鏡智矣。”亦省作“ 大圓智 ”。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序》:“《佛説華嚴經》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參閱《成唯識論》卷十。
光光
(1) 沒有留下一點頭髮的
光光的腦殼
(2) 光亮亮的
亮光光
(3) 十分平滑的
光光滑滑
(4) 沒留下一文的
輸得光光的
(5) 一絲不掛的
脫得光光的
(6) 光明顯耀
元功盛勛,光光如彼。——晉· 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
相印
相投合,相一致。 魯迅 《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在我自己,總仿佛覺得我們人人之間各有一道高牆,將各個分離,使大家的心無從相印。”
丞相之印。《戰國策·秦策三》:“ 應侯 因謝病,請歸相印。”《史記·張儀列傳》:“乃以相印授 張儀 ,厚賂之。” 唐 韓愈 《桃林夜賀晉公》詩:“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時重疊賞元功。”
殊境
(1).異域;他鄉。《晉書·禿髮利鹿孤載記》:“昔我先君肇自 幽 朔……無城邑之制,用能中分天下,威振殊境。” 明 何景明 《泊雲陽江頭玩月》詩:“弦望幾更易,客行尚殊境。”
(2).不同於外界之所。 唐 無名氏 《補江總<白猿傳>》:“清迥岑寂,杳然殊境。”
轉物
買賣貨物。《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范蠡 ﹞於是自謂 陶朱公 。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 陶朱公 。”
深省
深深地覺醒
發人深省的教訓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當面
(1) 當某人在場時
當面說好話,背後下毒手
(2) 當著面和直對,尤指藐視
我能夠有這樣一天當面申斥他
別館
(1) 帝王在京城主要宮殿以外的備巡幸用的宮室;離宮別館
(2) 別墅
(3) 招待賓客的住所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川流
(1).河水流動。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層見迭出,盛行不衰。《禮記·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後漢書·崔駰傳》:“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浮雲。” 唐 柳宗元 《邠寧進奏院記》:“川流環運,以達政令。”
(3).河流。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供奉
(1) 祭祀神佛、祖先
(2) 唐代有高深修養的文人及藝術家,皆被皇帝羅致左右,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 宣宗初亦召供奉。—— 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宿
(1).謂住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莊子·天運》:“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雖則在此一宿,我不殯葬他,誰人殯葬?”參見“ 一宿之行 ”。
(2).一夜。 漢 王充 《論衡·命義》:“聞 歷陽 之都一宿沉而為湖。”《敦煌曲子詞·樂世詞》:“霜多雨濕飛難進,慙借荒田一宿眠。”《紅樓夢》第二四回:“那天已是掌燈時候, 賈芸 吃飯,收拾安歇,一宿無話。” 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交通》:“誰的身子也不是鐵打的,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怎么能抗得了?”
大凡
用在句首,表示對某個範圍的人或事物的總括,常在它後面用“總”、“都”相呼應
大凡搞陰謀詭計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佳處
(1).優美之處。《世說新語·文學》“ 孫興公 作《天台賦》”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赤城 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此賦之佳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引 宋 周密 《題<保母帖>》詩:“佳處將無同,閟妙未易語。” 魯迅 《吶喊·故鄉》:“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象,沒有言辭了。”
(2).謂勝境。 唐 杜甫 《次空靈岸》詩:“迴帆覬賞延,佳處領其要。” 唐 韓愈 《將至韶州借圖經》詩:“願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 宋 文同 《奉寄興州分判誠之蒲兄》詩:“ 武興 山水郡,左右有佳處。” 明 唐順之 《茅處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銘》:“嘗欲邀諸詩客相與入 天台 雁宕 ,訪 赤城 佳處以為快。”
留滯
亦作“ 留蹛 ”。1.停留;羈留。《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唐 王建 《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道光 丙申,餘留滯 嶺 外者,再閲歲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媽 還捨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願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 六一姊 ,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2).指扣留,強行留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實放行,毋得勒索留滯。”
(3).擱置;阻塞。《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柔 ﹞處法允當,獄無留滯。”《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 司馬光 《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實業計畫》:“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
(4).指擱置之事。《北齊書·循吏傳·郎基》:“﹝ 基 ﹞後帶 潁川郡 ,積年留滯,數日之中剖判鹹盡。”
(5).屯積東西;積聚。《史記·平準書》:“日者,大將軍攻 匈奴 ,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 司馬貞 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 韋昭 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後漢書·段熲傳》:“ 匈奴 、種 羌 ,並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6).指身處困境。《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王逸 註:“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 司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
(7).指身處困境之人。《漢書·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 顏師古 註:“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習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華整
華麗整齊。 宋 周密 《乾淳歲時記·冬至》:“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紹定 初年,丞相 鄭清之 重修( 華光廟 ),添造樓房精舍,極其華整。”
回思
回想,回憶
回思創業時。——清· 黃宗羲《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