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詩詞問答

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書法欣賞

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書法作品欣賞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宣城優美的風景猶如畫中一般,傍晚站在陽陵山北樓上觀賞晴空晚景。宛溪、句溪水流清澈,鳳凰、濟川二橋的拱門和水中的倒影合成圓形,有如明鏡,又像跨過溪水的彩虹。炊煙裊裊飄入桔柚林中,平添了一份寒意;秋意濃濃,梧桐樹葉桔黃紛紛落地。誰會想到在這北樓上,還有人面對秋風懷念詩人謝朓呢。

注釋

(1)謝朓北樓:在安徽省宣城縣陽陵山頂。謝朓是南齊詩人,此樓是他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2)江城:指宣城。
(3)兩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下有鳳凰、濟川兩橋。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4)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5)人煙:炊煙。
(6)謝公:謝朓。

詩文賞析

謝朓北樓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又名謝公樓,唐時改名疊嶂樓,是宣城的登覽勝地。宣城處於山環水抱之中,陵陽山岡巒盤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縈迴映帶著整個城郊,真是“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這詩作於天寶十三載(754),這年中秋節後,李白從金陵再度來到宣城。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淨!憑高俯瞰,這“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云:“太白髮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的關係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的建築。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燦色彩。這哪裡是橋呢?簡直是天上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讀了這兩句,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詩人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繫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人們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像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使人驚嘆。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
我們不難想像,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如果我們細心領會一下,就會發現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是絲絲入扣的。
這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裡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自己“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著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宣城是他舊遊之地,現在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象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馬茂元)

標籤:寫景感懷

詩詞推薦

  • 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

    完顏仲實金代〕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雄豪。霜清玉塞,雲飛隴首,風落江皋。夢到鳳凰台上,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魏二

    王昌齡唐代〕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山行

    杜牧唐代〕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定西番·蒼翠濃陰滿院

    毛熙震唐代〕蒼翠濃陰滿院,鶯對語,蝶交飛,戲薔薇。斜日倚闌風好,余香出繡衣。未得玉郎訊息,幾時歸。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北齋雨後

    文同宋代〕小庭幽圃絕清佳,愛此常教放吏衙。雨後雙禽來占竹,秋深一蝶下尋花。喚人掃壁開吳畫,留客臨軒試越茶。野興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王勃唐代〕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唐代〕宦情羈思共淒淒,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陸游宋代〕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

    沈會宗宋代〕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宋代〕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

    趙可宋代〕霜樹重重青嶂小,高棟飛雲,正在霜林杪。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翠色有無眉淡掃。身在西山,卻愛
  • 春宿左省

    杜甫唐代〕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 茶瓶兒·去年相逢深院宇

    李元膺宋代〕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縷》。歌罷花如雨。 翠羅衫上,點點紅無數。 今歲重尋攜手處,空物是人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初晴游滄浪亭

    蘇舜欽宋代〕夜雨連明春水生,嬌雲濃暖弄微晴。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鴿相對鳴。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醉桃源/阮郎歸

    嚴仁宋代〕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喈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倚闌看處背斜陽。
  • 好事近·杭葦岸才登

    周之琦〔清代〕杭葦岸才登,行入亂峰層碧。十里平沙淺渚,又渡頭人立。筍將搖夢上輕舟,舟尾浪花濕。恰好烏篷小小,載一肩
  •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唐代〕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郭主簿 其二

    陶淵明魏晉〕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寄秦覯

    陳師道宋代〕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莫鴉。九日清樽欺白髮,十年為客負黃花。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
  • 望海樓晚景五絕

    蘇軾宋代〕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相顧雪成堆。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雨過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原文_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