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睿思東閣玉章·其二原文
七言蘇與五言米,閣殿都曾印睿思。
臣下安從得此用,疑經內府鑑藏之。
詩詞問答
問:題睿思東閣玉章·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睿思東閣玉章·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睿思東閣玉章·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九
2. 石渠寶笈所藏米?苕溪詩墨跡有睿思殿印又蘇軾春帖子詞墨跡有睿思東閣印二卷俱刻入三希堂帖其印大小及篆法均與此玉章稍異但考睿思殿建自宋神宗熙寧八年是此印必非臣下所用似曾經內府鑑藏者
參考注釋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閣殿
樓閣、宮殿。《漢書·張延壽傳》:“每登閣殿,常嘆曰:‘ 桑 霍 為我戒,豈不厚哉!’”
睿思
聖明的思慮。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睿思纏故里,巡駕帀舊坰。”《舊唐書·蕭復傳》:“伏願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當此任。” 明 張四維 《雙烈記·抒悃》:“難抵當猖狂之勢,願陛下勞睿思。”
臣下
君主制時代的官吏。《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史記·平準書》:“自 公孫弘 以《春秋》之義繩臣下取 漢 相, 張湯 用峻文決理為廷尉,於是見知之法生,而廢格沮誹窮治之獄用矣。”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鹵簿》:“百官從駕,謂之扈從。蓋臣下侍從至尊,各供所職,猶僕御扈養以從上,故謂之扈從耳。”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一章第一節:“ 齊威王 接受 鄒忌 的建議,鼓勵臣下進諫,不為阿諛奉承的人所蒙蔽。”
疑經
(1).有偽托嫌疑的佛教經典。《隋書·經籍志四》:“ 大業 時,又令沙門 智果 ,於 東都 內道場,撰諸經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説經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其餘似後人假託為之者,別為一部,謂之疑經。”
(2).懷疑經旨的傳統解說。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卷八:“自 慶曆 後,諸儒發明經旨,非前人所及,不難於疑經,況傳注乎?”
內府
皇宮的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