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田家飯牛者意有所感賦得牛飯就松涼(故友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原文

黃犢東皋暇,青松北澗生。

臥餘芳草軟,飯處午陰清。

寧戚歌偏拙,華陽計早成。

勞勞行役者,三嘆憶岩耕。

詩詞問答

問:《見田家飯牛者意有所感賦得牛飯就松涼(故友宣城梅磊杓司句也)》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十

2. 故友宣城梅磊杓司句也

參考注釋

黃犢

(1).小牛。《韓非子·內儲說上》:“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 唐 杜甫 《百憂集行》:“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明 李夢陽 《戲作放歌寄別吳子》:“我豈復戀頭上簪,鹿門黃犢穩足駕。”

(2).蝸牛的別稱。《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動見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焦先 及 楊沛 ,並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作蝸;蝸,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莊子·則陽》“有所謂蝸者” 唐 成玄英 疏:“蝸者,蟲名,有類小螺也;俗謂之黃犢,亦謂之蝸牛,有四角。”

東皋

水邊向陽高地。也泛指田園、原野。 三國 魏 阮籍 《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稅,以避當塗者之路。”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宋 范仲淹 《太子中舍致仕范府君墓志銘》:“以東皋所入,日為雞黍之具,故貧而常樂。”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見山川掩映,東皋麗日明,到處香車簇擁。”

青松

青翠的松樹

北澗

在北的溪澗。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詩:“秋泉鳴北澗,哀猿響南巒。”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虹生北澗,即掛新幡;鳳下東岑,還棲舊剎。” 宋 陸游 《初夏幽居雜賦》詩之六:“北澗穿籬過,南山出屋高。”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午陰

中午的陰涼處。常指樹蔭下。 宋 蘇舜欽 《寄題趙叔平嘉樹亭》詩:“午陰閒淡茶煙外,曉韻蕭疏睡雨中。” 宋 陸游 《散策至湖上民家》詩:“農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漸愛午陰涼。”

寧戚歌

《楚辭·離騷》“ 寧戚 之謳歌兮” 洪興祖 補註謂《三齊記》載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爛,生不遭 堯 與 舜 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後遂以“寧戚歌”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實。 宋 葉適 《題賈儼不忘室》詩:“每識飯牛下,有作 寧戚 歌。” 唐 許渾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詩:“ 寧 歌還夜苦, 宋 賦更秋悲。”參見“ 寧戚 ”。

早成

指人的身心早熟。亦謂年少功成名就。《三國志·蜀志·諸葛瞻傳》:“ 瞻 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南史·文學傳·杜之偉》:“﹝ 之偉 ﹞年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始微有知,則好學問;咨稟教飭,不煩提諭;月開日益,卓然早成。”《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大抵功名遲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達。”

勞勞

悵惘若失的樣子。一說惆悵憂傷的樣子

舉手長勞勞。——《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役

(1).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詩·魏風·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 賈公彥 疏:“行謂巡狩,役謂役作。” 漢 桓寬 《鹽鐵論·備胡》:“行役戍備,自古有之,非獨今也。” 唐 戴叔倫 《將巡郴永途中作》詩:“行役留三 楚 ,思歸又一春。”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計之,二十歲而入伍,五十歲而出伍,始終三十年,止歷七踐更耳。”

(2).泛稱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惲 《搗衣詩》:“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天下名山福地,類因行役窮日力,且為姑俟回程來觀之語所誤,竟失一往,貽終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憂庵記》:“余好游,時時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憂庵也。” 郁達夫 《星洲既陷厄蘇島困孤舟中賦此見志》詩:“傷亂倦行役,西來又一關。”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岩耕

耕種于山中。借指隱居。語本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巖耕。” 唐 宋之問 《陸渾山莊》詩:“歸來物外情,負杖閲巖耕。”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詣水公庵雨作》詩:“歸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詩詞推薦

見田家飯牛者意有所感賦得牛飯就松涼(故友原文_見田家飯牛者意有所感賦得牛飯就松涼(故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