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蓬米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沙蓬米原文

東西蘇呢特,前歲遭荐饑。

由冬至夏秋,雨雪總未滋。

所賴沙蓬米,沙地自生斯。

然亦竟因旱,資食遜往時。

聞之心惻然,遣賑銀米施。

天恩幸轉旋,膏澍霈如期。

嗟嗟蒙古眾,乃得免流離。

蓬米亦稔熟,戶戶饘粥炊。

呈來一試嘗,例草根樹皮。

北望心雖慰,調燮愧自知。

詩詞問答

問:沙蓬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沙蓬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六十八

2. 蘇呢特部東西兩旗在張家口外察哈爾之西北

參考注釋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前歲

(1).前年。《南史·后妃傳上·宋孝武昭路太后》:“ 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 崇憲 昭太后 脩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歲遭諸蕃之難,禮從權宜,未暇營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舊典,以禮改創。’”按, 路太后 卒於 泰始 二年。

(2).去年。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前歲之春, 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 。”按, 韓愈 於 元和 十四年貶 潮州 ,十五年作此文。

(3).前幾年。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前歲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荐饑

連年災荒;連續災荒。《左傳·僖公十三年》:“ 晉 荐饑。” 孔穎達 疏引 李巡 曰:“連歲不熟曰薦。” 宋 蘇軾 《喜雨亭記》:“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

見“ 荐饑 ”。

亦作“ 薦飢 ”。連年災荒;連續災荒。薦,通“ 洊 ”。《北史·儒林傳下·黎景熙》:“或恐極陽生陰,秋多雨水,年復不登,人將無顏。如又薦飢,為慮更甚。”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擔粥》:“ 道光 癸巳, 林文忠公 撫 吳 ,冬荐饑。”

冬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夏秋

夏季與秋季;關於或見於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種類型的瘧疾

沙蓬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由基部分枝。葉披針形至線形,具刺狀尖頭。花兩性,成腋生短穗狀花序。果實近圓形,兩面扁平。多生於沙丘和沙地。幼嫩植株作羊和駱駝飼料。種子可食,並可榨油供食用。亦名東廧。 唐 駱賓王 《邊城落日》詩:“一朝辭俎豆,萬里逐沙蓬。” 唐 紀唐夫 《驄馬曲》:“連年出塞蹋沙蓬,豈比當時御史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晚來幽獨恐傷神,唯見沙蓬水柳春。”

沙地

(1).海濱河岸由泥沙淤積成的灘地。《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來,秋潮洶湧,水勢愈大,見築沙地塘岸,東西八十餘步,造木櫃石囤以塞其要處。”《清史稿·食貨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撫 吉慶 言,沿海沙地灘漲靡常,約十三萬三千餘畝,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納租,永著為例。”

(2).含沙多的土地。《新華月報》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有大量的廢棄土地,如沙地、鹼地、紅土地等,經驗證明是可以利用的。” 范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東北行,沙地漸少, 黃河 沖積平原上,豐腴可愛。”

資食

資財和糧食。《後漢書·逸民傳·向長》:“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三國志·魏志·和洽傳》:“吏士豐於資食,倉府衍於穀帛。”《晉書·禿髮利鹿孤載記》:“今 姑臧 饑荒殘弊,穀石萬錢,野無青草,資食無取。”

往時

過去的時候;往日

他還像往時一樣健談

惻然

哀憐貌;悲傷貌。 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今天子……惻然動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張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觀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實惻然憐之。” 朱自清 《兒女》:“下車時,看著他的害怕與累贅,很覺惻然。”

恩幸

帝王的寵幸。《舊唐書·蕭至忠傳》:“恩倖者,私惠也,祇可金帛富之,粱肉食之,以存私澤也。”《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情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託,以希恩倖。”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金 朝近習之權甚重,置近侍局於宮中……多以貴戚世家恩倖者居其職。”

指皇帝的寵幸。 唐 王維 《班婕妤》詩:“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疎。” 宋 范仲淹 《段君墓表》:“外戚 劉從德 家,恩幸太過。”《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是時,百官見天子恩幸 李白 ,且驚且喜。” 清 洪昇 《長生殿·復召》:“奴婢想 楊娘娘 既蒙恩幸,萬歲爺何惜宮中片蓆之地,乃使淪落外邊?”

轉旋

(1).須臾之間。《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日蝕東井,轉旋且索,與既無異。” 顏師古 註:“轉旋且索,言須臾之間則欲盡也。”

(2).變化。 明 劉基 《雙燕離》詩:“世事有轉旋,陵谷一朝遷。”

(3).扭轉,挽回。 明 張居正 《答南中提學御史耿楚侗書》:“惟虛平此心,不敢向人間作好惡耳,至於轉旋之機,未免有跡非心是之判。” 清 薛福成 《書桐城程忠烈公遺事》:“卒之大局轉旋,生民蒙福,公之成功甚偉。”

(4).猶斡旋。 黃遠庸 《大小零星雜記》:“ 徐君 溫厚闊達,愛才甚篤,且此次盡力共和,轉旋內部,其功甚大,其事甚密。”

旋轉;圍繞而動。 漢 杜篤 《書槴賦》:“雖轉旋而屈橈,時傾斜而反側。” 唐 盧綸 《臘日觀鹹寧五部曲娑勒擒豹歌》:“潛形踠伏草不動,雙鵰轉旋羣鴉鳴。”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頭搖如轉旋,唇動若抽牽。” 清 趙翼 《套駒》詩:“才穿便覺氣降伏,弭帖隨人為轉旋。”

如期

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

會議將如期召開

嗟嗟

(1).嘆詞。表示招呼。《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2).嘆詞。表示感慨。《楚辭·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唐 李頎 《行路難》詩:“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可為鄰。” 明 張煌言 《長鯨行》:“嗟嗟長鯨爾何愚,如彼異類空屈節。”

(3).嘆詞。表示讚美。《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鄭玄 箋:“重言嗟嗟,美嘆之深。”《漢書·韋賢傳》:“嗟嗟我王, 漢 之睦親,曾不夙夜,以休令聞!”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嗟嗟樹開國之勛猷,昭傳世之文章。”

(4).象聲詞。猶濺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時始見史書記載。初居額爾古納河流域,後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過著遊牧生活。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國。此後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南宋,統一全國,建立元朝,勢力遠及中亞和南俄等地。 ②中亞內陸國。在中國和俄羅斯間。面積15665萬平方千米。人口231萬(1995年)。首都烏蘭巴托。全境為高原。氣候乾旱。草原分布廣,南部為戈壁區。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工業以畜產加工最重要。銅鉬礦開採有相當規模。

流離

(1) 因饑荒戰禍而居無定所,到處逃難

黎民流離,困於道路。——《後漢書·和殤帝紀》

流離失散

(2) 另有“淋漓”之義

稔熟

(1) 熟悉

稔熟的聲音

稔熟的朋友

(2) 穀物成熟

饘粥

亦作“ 饘鬻 ”。稀飯。 清 方文 《賣卜潤州鄔沂公有詩見贈賦此答之》:“所求升斗供饘粥,不向侏儒説姓名。” 清 吳定 《答任幼直先生書》:“有田可以具饘鬻,彈琴著書,不願仕也。” 郁達夫 《和馮白樺<重至五羊城>原韻》:“薄有文章驚海內,竟無饘粥潤詩腸。”

試嘗

(1).嘗試。《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臣觀 吳王 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 宋 王安石 《答王深甫書》之三:“顧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試嘗言之。” 清 馬曰璐 《晚菘》詩:“此中有真味,掩卷試嘗看。”

(2).考試、考查。《宋史·選舉志四》:“ 崇寧 以後,又復 元豐 制,而蔭補者須隸國學一年無過罰,乃試銓,若在學試嘗再入等,即免試。”

(3).謂先嘗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水滸傳》第四五回:“和尚道:‘乾爺多時不來,試嘗這酒。’” 清 朱之瑜 《與佐藤舍人書》:“前諭糖梅將現在者進上,思之畢竟不穩當,今另製一瓶送上。已與 弘濟 面同試嘗,眼同封。”

草根

草根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 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 ①民眾的,基層的; ②鄉村地區的; ③基礎的;根本的。 社會學家、民俗學家艾君認為'草根文化',屬於一種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特殊的群體、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潮流現象,它實際是一種“副文化、亞文化”現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質,屬於一種沒有特定規律和標準可循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動態的、可變的文化現象,它有區別於陽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宮廷文化以及傳統文化。”

“草根”(cǎo gēn)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

樹皮

樹的表皮。《南齊書·陳顯達傳》:“﹝ 顯達 ﹞攻之四十日,虜食盡,噉死人肉及樹皮。”《元史·順帝紀》:“又 長慶寺 有龍纏繞槐樹飛去,樹皮皆剝。” 楊朔 《海羅杉》:“一棵是海羅杉,另一棵是鑿樹,並排長著,樹皮結著老疤,掛滿蒼苔。”

調燮

(1).猶言調和陰陽。古謂宰相能調和陰陽,治理國事,故以稱宰相。 唐 顏舒 《刻漏賦》:“罷衣裳之顛倒,配皇極而調燮。” 宋 沉遼 《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調燮。”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議恤》:“世掌絲綸,官居鼎鉉,中書慚任調燮。”

(2).調養;調理。 金 朱之才 《臥病有感二十韻》:“齒髮久已疏,又復失調燮。” 宋 陸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視寒暖,日夜自調燮。” 清 朱之瑜 《與板矩書》之一:“臺兄英年暢遂,精研調燮之理,何為亦有此恙?”

自知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

詩詞推薦

沙蓬米原文_沙蓬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