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明因寺看如來成道碑原文
已訝魚知樂,因尋僧伴閒。
問途經水次,禮磬入雲間。
到此偶成趣,逾時忘卻還。
如來有遺記,勝會想靈山。
詩詞問答
問:過明因寺看如來成道碑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過明因寺看如來成道碑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明因寺看如來成道碑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問途
亦作“ 問塗 ”。詢問路徑;探索門徑。《莊子·徐無鬼》:“至於 襄城 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何張遺句南金錄》:“逮其知學,復觀其所以因材自勵期於至遠者,亦若 王良 造父 秣驥騄而問途。” 嚴復 《譯<天演論>自序》:“西學之事,問塗日多。”
水次
(1).水邊。《漢書·趙充國傳》:“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板屋,屋內有榻,因掃拂,即之憇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嘗與 高西園 散步水次。時春冰初泮,淨緑瀛溶。”
(2).指船隻泊岸之處,碼頭。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主人預計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艙,賃泊水次。”《清史稿·食貨志一》:“至內河船隻,於船尾設立粉牌,責令埠頭查察。其漁船網戶、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歸就近保甲管束。”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成趣
成為散步的場所。趣,同“ 趨 ”。《文選·陶潛<歸去來>》:“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李善 註:“《爾雅》曰:‘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 郭璞 曰:‘此皆人行步趨走之處,因以名。’” 逯欽立 校註:“成趣,成趨,成了散步塲所。”
謂自成佳趣。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莊公瑾書畫》:“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臨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觴詠竟日。” 閻綱 《論陳奐生》:“信手拈來,涉筆成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逾時
亦作“踰時”。1.超過規定的時間。《禮記·三年問》:“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羣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漢書·谷永傳》:“使天下黎元鹹安家樂業,不苦踰時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惟逾時之役,懷怨曠之思。”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有鄰家取水女子,可十數歲,怪每日來於井上,則逾時不去,忽墮井中而溺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隊第二隊本邀余於午後四時前往談話,歸已逾時,住處被移至 崇德祠 。”
(2).一會兒;片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狂》:“ 繆 噪逾時,其子方知,扶持歸家。” 潘漠華 《晚上》:“店堂里坐的人們漸漸稀少下去,只剩著幾個無家可歸的潦鬼,還在那兒默然各自痴坐,但逾時又互相在那裡顧盼。”
忘卻
不記得;忘記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眾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遺記
先前遺留下來的書籍或記載。《孔子家語·本性》:“ 孔子 生於衰 周 ,先王典籍,錯亂無紀,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晉書·律曆志上》:“及 秦始皇 焚書盪覆,典策缺亡,諸子璅言時有遺記。” 唐 張讀 《宣室志》卷七:“如是而辯,果得道者之遺記也。”
勝會
(1) 盛大的集體活動;盛會
端午龍舟勝會
(2) ∶雅致、不庸俗的興趣
靈山
(1).道家指 蓬萊山 。《文選·左思<吳都賦>》:“巨鼇贔屓,首冠 靈山 。” 呂向 註:“ 靈山 ,海中 蓬萊山 。”
(2).指傳說中的 崑崙山 曾城 。 晉 陶潛 《游斜川》詩序:“若夫 曾城 ,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 靈山 ,有愛嘉名。” 逯欽立 校註:“ 靈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崑崙山 。 南朝 梁 沉約 《鍾山》詩:“ 靈山 紀地德,地險資岳靈。” 鍾山 , 崑崙山 的別名。參見“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聖地 靈鷲山 的簡稱。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詩》之五:“朝游浄國侶,暮集 靈山 羣。”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遊》詩:“ 彭澤 因家凡幾世, 靈山 預會是前生。”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既到 靈山 ,豈可不朝我佛。” 趙朴初 《訪雲岡石窟及華嚴寺》詩:“彷彿 靈山 集海會,弟子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悲或欣然。”原註:“ 靈山 ,即 靈鷲山 ,佛説法處。”
(5).道書所稱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饒縣 北。《雲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靈山 在 信州 上饒縣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上饒縣》:“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6).指有靈應的山。《雲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舊壤,境帶靈山,自狩 巴 梁 ,屢照感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九:“急報東方兩星使,靈山吐溜為糧船。”
(7).對山的美稱。 唐 劉斌 《詠山》:“靈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蓋 雲陰遠, 香爐 煙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