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輪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埋輪圖原文

東漢士林重氣節,嶽嶽丹衷多熱血。

跋扈將軍勢正雄,御史埋輪輪軸折。

狐狸不問問豺狼,稜稜正氣如干將。

廣陵劇賊知感泣,千秋佳話傳餘芳。

吁嗟堯草知指佞,從古形端斯表正。

披圖恍如見此人,監史常臨倍勤政。

詩詞問答

問:埋輪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埋輪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九

參考注釋

東漢

朝代名。自 漢 光武帝 劉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漢 獻帝 劉協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歷十二帝。因所都 洛陽 ,在 漢 舊都 長安 (今 陝西 西安市 )之東,故稱 東漢 ,也稱 後漢 。

士林

學術界、知識界

他交遊甚廣,認識不少士林中的人

重氣

(1).重視義氣;崇尚氣節。 漢 張衡 《西京賦》:“都邑遊俠……輕死重氣,結黨連羣。”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公丹心 * ,本自輕生;六郡三河,由來重氣。”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重氣徇長者,往往捐囊橐。”

(2).謂重視文章氣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故 魏文 稱‘文以氣為主’…… 公幹 亦云:‘ 孔氏 ( 孔融 )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並重氣之旨也。”

(3).謂氣鬱結阻塞。《水滸傳》第七回:“你丈夫教頭和 陸謙 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 詞話》第六十回:“這 李瓶兒 一者思念孩兒,二者著了重氣,把舊病又發起來。”

嶽嶽

亦作“嶽嶽”。1.挺立貌;聳立貌。《楚辭·九思·憫上》:“叢林兮崯崯,株榛兮嶽嶽。” 王逸 註:“嶽嶽,眾木植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神仙嶽嶽於棟間,玉女闚窗而下視。” 李善 註:“嶽嶽,立貌。” 郭沫若 《十年建國增徽識》詩:“巨廈煌煌周八面,豐碑嶽嶽建中央。”

(2).喻人位尊氣盛。鋒芒畢露。《漢書·朱雲傳》:“ 五鹿 嶽嶽, 朱雲 折其角。”此為雙關語,以鹿角高聳突出,喻 五鹿充宗 之為人。

(3).形容人剛直不阿。 唐 柳宗元 《佩韋賦》:“ 雲 嶽嶽而專強兮,果黜志而乖圖。” 清 周亮工 《祭建寧司李君碩孫公文》:“及入對司寇,公抗辨數百言,嶽嶽不撓。”

丹衷

赤誠之心。 南朝 梁 沉約 《為齊竟陵王解講疏》:“敢誓丹衷,庶符皎日。” 唐 戴叔倫 《曾游》詩:“絶粒感 楚 囚,丹衷猶照耀。” 明 錢澄之 《孤螢篇》:“祗今寂寞自明滅,耿耿丹衷應有血。”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白髮在堂,奚忍毀巢破卵;丹衷未泯,寧甘屈節事人?”

熱血

(1) 比喻甘為正義而獻身的豪情壯志

熱血青年

(2) 鮮血

跋扈將軍

《後漢書·梁冀傳》:“帝少而聰慧,知 冀 驕橫,嘗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將軍也。’”因用以戲稱暴風。 唐 馮贄 《南部煙花記·跋扈將軍》:“ 隋煬帝 泛舟,忽陰風頗緊,嘆曰:‘此風可謂跋扈將軍。’”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

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又

顧召趙御史。

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齊康。

埋輪

(1).埋車輪於地,以示堅守。《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曹操 註:“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 清 顧炎武 《海上》詩:“埋輪拗鏃 周 千畝,蔓草枯楊 漢 二京。”

(2). 東漢 順帝 時,大將軍 梁冀 專權,朝 * 敗。 漢安 元年(公元142年)選派 張綱 等八人巡視全國,糾察吏治,餘人皆受命之部,而 綱 獨埋其車輪於 洛陽 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上書彈劾 梁冀 ,揭露其罪惡,京都為之震動。事見《後漢書·張綱傳》。後以“埋輪”為不畏權貴,直言正諫之典。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靈應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塵;執法之吏,埋輪謝其梗直。”亦作“ 埋車 ”。《舊唐書·畢構傳》:“載馳原隰,徒煩出使之名;安問狐狸,未見埋車之節。”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分歧》:“恩沾九霄,榮齊六曹,埋輪自有 張綱 操。” 清 李漁 《玉搔頭·情試》:“念臣等啊,埋輪親矢,願從君側除奸宄。”

(3).比喻月落。輪,喻月。 唐 唐彥謙 《七夕》詩:“露白風清夜向晨,小星垂珮月埋輪。”

(4).比喻停留。 明 高啟 《<獨庵集>序》:“譬猶行者,埋輪一鄉,而欲觀九州之大,必無至矣。”

輪軸

一隻輪子或一對輪子在其上面或一道旋轉的樞軸、棒或軸

狐狸

(1)

(2) 屬於犬科的若干種機警的食肉類哺乳動物,與狼有親緣關係,但體型較小,四肢較短,吻部較尖,有大而直豎的耳和蓬鬆的長尾,現被置於狐屬及世界大多數地區都有一種或更多種代表的幾個其他屬

(3) 比喻奸詐狡猾的人

豺狼當路,安問狐狸!——《後漢書》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 *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豺狼

(1) 豺和狼

(2) 比喻貪婪殘忍的人

稜稜

(1) 形容嚴寒

稜稜霜氣

(2) 威嚴的樣子

目光稜稜

(3) 形容瘦削

瘦骨稜稜的老馬

正氣

(1)

(2) 同真氣。生命機能的總稱,但通常與病邪相對來說,指人體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氣候,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

正氣者,正風也。——《靈樞·刺節真邪》

(4) 正常氣色

(5) 光明正大的風氣

正氣上升、邪氣下降

(6) 剛正的氣節

正氣凜然

干將

辦事幹練、能起重要作用的人

別看他貌不出眾,在廠里可是一位干將

廣陵

見“ 廣陵散 ”。

劇賊

大盜,強悍的賊寇。亦用以貶稱勢力大的反叛者。《漢書·朱博傳》:“縣有劇賊及它非常, 博 輒移書以詭責之。”《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權 懼 亮 自疑,深自解説” 裴松之 注引《孫資別傳》:“是時, 孫權 、 諸葛亮 號稱劇賊,無歲不有軍征。”《舊唐書·李晟傳》:“ 晟 內無貨財,外無轉輸,以孤軍而抗劇賊,而鋭氣不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無上將軍》:“人主自稱將軍,與 明武宗 先後一轍,至與劇賊同號,尤可異也。”

知感

知恩感德。《南史·顧越傳》:“二宮恩遇,有異凡流,木石知感,犬馬識養,臣獨何人,敢忘報德。”《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承蒙相公夫人抬舉,人非木石,豈不知感?”《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這一門親,蒙老哥親家相愛,我做兄弟的知感不盡。”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佳話

美談,傳誦一時的美事

在農村傳為佳話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指佞

(1).見“ 指佞草 ”。

(2).謂指摘邪佞。《舊唐書·溫造傳》:“憲官之職,在指佞觸邪,不在行李自大;侍臣之職,在獻替可否,不在道路相高。”《明史·華允誠傳》:“直言敢諫之士,一鳴輒斥;指佞薦賢之章,目為奸黨。”

表正

(1).謂以身為表率而正之。《書·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 孔 傳:“言天舉王勇智,應為民主,儀表天下,法正萬國。”《明史·解學龍傳》:“ 紀 ( 王紀 )亮節弘猷,召置廊廟,必能表正百僚,裁決大務。”

(2).指宰輔。 唐 元稹 《授韓皋尚書左僕射制》:“況朝廷之大,得不以耆年重望居表正之地,以儀刑百辟乎?”

披圖

展閱圖籍、圖畫等。《後漢書·盧植傳》:“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勛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圖而巡 洛 。” 沉宗畸 《題高麗閔王妃遺像》詩:“釃酒難招海國魂,披圖喜識春風面。”

恍如

好似;仿佛。 宋 陳與義 《出山道中》詩:“高崖落絳葉,恍如人世秋。”《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時 蘧公孫 恍如身游 閬苑 、 蓬萊 、 巫山 、 洛浦 。” 茅盾 《公式主義的克服》:“我們閉了眼睛,還恍如那些‘人物’即在跟前。”

監史

(1).謂 漢 廷尉的屬官監與掾史。《史記·酷吏列傳》:“﹝廷尉 張湯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

(2).指刺史。 三國 魏 曹操 《表劉琮令》:“監史雖尊,秩祿未優。”

(3).監修史書。 唐 劉知幾 《史通·辨職》:“大抵監史為難,斯乃尤之尤者。”

勤政

勤勞於政事。 晉 成公綏 《賢明頌》:“王用勤政,萬國以虔。”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是時 耶律氏 國勢已衰,而縣令猶知勤政愛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世祖畫牛》:“ 章皇 勤政之暇,尤善繪事。”

詩詞推薦

埋輪圖原文_埋輪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