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非子原文
楚莊蒞三年,無令無政為。
司馬隱進諫,王亦隱荅辭。
飛有沖天日,鳴有驚人時。
廢十起者九,誅舉邦大治。
是蓋效殷宗,夢築吾固疑。
一之已為甚,其可再乎斯。
皋陶亦有言,一二日萬幾。
三年罔稟令,叢脞萬事墮。
逮其起救正,害久民受之。
非非達政者,泥古兼好奇。
詩詞問答
問:讀韓非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韓非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八
2. 葉
參考注釋
無令
(1).沒有律令。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以正治國》:“被道含德,無思無求。無令無法,萬民自化。”
(2).不使。《魏書·高祖紀上》:“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唐 岑參 《送王伯倫應制授正字歸》詩:“科斗皆成字,無令錯古文。”
無政
治政無方,沒有政績。《詩·小雅·十月之交》:“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後漢書·李燮傳》:“ 續 在國無政,為妖賊所虜。” 唐 李翱 《平原郡王柏公碑》:“ 李道昌 無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章炳麟 《訄書·訂文》:“國無政者,其出話不然,其為猶不遠,官事民志,日以啙媮。”
司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姓
隱進
慢行。《楚辭·九章·抽思》:“超回志度,行隱進兮。低佪夷猶,宿 * 兮。” 洪興祖 補註:“《説文》:隱,安也。” 姜亮夫 校註:“隱進,謂其進之不易也。” 郭在貽 解詁:“隱乃隱微之隱,言行速甚慢也。”
沖天
沖入藍天,指情緒激越高亢
鬥志沖天
沖天的怒火
驚人
令人驚奇
他們的經濟情況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大治
(1) 需要治理的重大事物
(2) 指國家局勢安定經濟繁榮
大治之年
殷宗
(1). 殷 人的宗祀。指 殷 朝。《楚辭·離騷》:“ 後辛 之葅醢兮, 殷 宗用而不長。”
(2).謂 殷 代先王。指 盤庚 。 漢 班固 《東都賦》:“遷都改邑,有 殷宗 中興之則焉。”
(3).謂 殷 代先王。指 武丁 。《魏書·世祖太武帝紀下》:“昧旦思求,想遇師輔,雖 殷宗 之夢板築,罔以加也。” 唐 岑參 《河西太守杜公輓歌》之一:“ 蒙叟 悲藏壑, 殷宗 惜濟川。” 明 張居正 《文華殿對》:“念終始典於學,期邁 殷宗 。”
為甚
為什麼。 宋 周邦彥 《迎春樂·攜妓》詞:“為甚月中歸,長是他、隨車後。”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為甚媒人,心無驚怕。” 清 李漁 《奈何天·驚醜》:“為甚的爇席薰蘭處,好氣息不見分毫。”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啊,有酒,你為甚總怕提壺?”
皋陶
亦作“ 皋繇 ”。亦作“皐陶”。亦作“皋繇”。1.傳說 虞舜 時的司法官。《書·舜典》:“帝曰:‘ 皐陶 ,蠻夷猾 夏 ,寇賊姦宄,汝作士。’”《論語·顏淵》:“ 舜 有天下,選於眾,舉 皋陶 ,不仁者遠矣。”《荀子·非相》:“ 皋陶 之狀,色如削瓜。”一本作“皐陶”。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何不令 皋繇 擁篲橫八極,直上青天掃浮雲。” 清 黃遵憲 《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國家明刑有 皋繇 ,定知四十七士同作檻車囚。”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我要和你到 皋陶 大人那裡去法律解決!”
(2).獄官或獄神的代稱。 明 沉鯨 《雙珠記·處分後事》:“誤嬰縲絏屬 皋陶 ,咫尺天光不照。”
亦作“ 皋繇 ”。亦作“皐陶”。亦作“皋繇”。鼓的木框。皋,通“ 鼛 ”。《周禮·考工記·韗人》:“韗人為皐陶。”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皐陶,鼓木也。”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
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幾
(1).《書·皋陶謨》:“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孔 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後以“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帝王﹞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 唐 劉禹錫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親萬幾。”《明史·韓文傳》:“是時青宮舊奄 劉瑾 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觝,不親萬幾。”
(2).泛指執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萬幾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眾公議。”
稟令
亦作“稟令”。猶受命。《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孔 傳:“稟,受;令,亦命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夫子論二》:“四時於其當行而自行,百物於其應生而自生,捨天則無所稟令,而天豈臨事旋出此令歟!”《宋史·孟珙傳》:“由是諸將稟令惟謹。”
叢脞
煩瑣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救正
匡正;糾正。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事下中書, 夷簡 乃貶 修 為 峽州 夷陵 令。時 王曾 同在相位,意甚不平,然不能救正,但令親戚寬諭貶者而已。”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一》:“時當治平,則當陳潤色之略;時值喪亂,則當先救正之方。”《明史·周瑄傳》:“帝方任 門達 、 逯杲 ,數興大獄, 瑄 委曲開諭,多所救正。” 魯迅 《<三閒集>序言》:“因此譯了一本 蒲力汗諾夫 的《藝術論》,以救正我--還因我而及於別人--的只信進化論的偏頗。”
非非
(1).謂否定應該否定的事物。非所當非,不是就是不是。《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 楊倞 註:“能辨是為是,非為非,謂之智也。”《鬻子·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故非非者行是,惡惡者行善,而道諭矣。” 宋 蘇軾 《劉壯輿長官是是堂》詩:“非非近乎訕,是是近乎諛。”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三折:“是是非非無盡期,好教我戰戰兢兢睡不美。”
(2).並非錯誤。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類是而非是者,不可不察也。”
(3).猶言大不以為然。 唐 元結 《自述三篇序》:“ 元子 初習靜於 商餘 ,人聞之非非曰:‘此狂者也。’見則茫然。” 清 李漁 《慎鸞交·耳醋》:“非非,不信道床頭食,恁般甜美,值得去爭腆奪肥。”
(4).“非非想”的略語。 宋 蘇軾 《見和仇池》:“上窮非想亦非非,下與風輪共一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聞道故人天外去,非非想後復非非。”參見“ 非想非非想處天 ”。
(5).喻不切實際的幻想。 沉礪 《再迭前韻示劍華》:“莫道南薰能解慍,瑤琴三尺譜非非。”
達政
猶達治。《晉書·王導傳》:“昔 魏武 ,達政之主也。”《南史·孔琳之傳》:“乃舉朝大議,精才達政之士,莫不以宜復用錢。”
泥古
拘泥古代的成規或說法,不知變通
高談泥古不須爾。——劉迎《河防行》
泥古不化
好奇
(1) 流露或顯示出好奇的(尤指對他人之事)
明亮而好奇的眼睛
(2) 對還不了解的新鮮事物有興趣的
大多數活潑和好奇的有癖好者需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