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

作者:王希文 朝代:明代

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原文

千古忠良遜碩膚,玄裳赤舄又東都。

鴻飛正擬歌遵陸,驥足何須論畏途。

露潤菁莪忻過化,炎荒草木慶來蘇。

茲行預有觀風意,誰繪顛連鄭俠圖。

詩詞問答

問: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的作者是誰?答:王希文
問: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希文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希文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忠良

(1) 忠厚善良;誠實

(2) 忠誠賢良的人

楊家將一門忠良

碩膚

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毛 傳:“碩,大;膚,美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屢還休冊,專遜碩膚。” 明 王世貞 《太保劉文安公輓詩》之一:“海宇推黃髮,朝廷念碩膚。青宮新太保,赤舄舊東都。”

玄裳

黑色的下衣。《國語·吳語》:“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矰,望之如墨。”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註:“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後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鑑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於 東都門 外,後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鴻飛

(1).鴻雁飛翔。《詩·豳風·九罭》:“鴻飛遵渚。” 唐 苗神客 《乙速孤府君碑銘》:“鴻飛漸陸,振玉羽於元霄。”

(2).鴻雁高飛。比喻升遷騰達,奮發有為。《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乃鴻騫舊 吳 ,作守東 楚 ” 李善 注引 三國 魏 吳質 《魏都賦》:“我太公鴻飛 兗 豫 。” 唐 梁肅 《為雷使君祭孟尚書文》:“昔在 天寶 ,濫觴登朝,爰自中興,鴻飛乃高。” 清 林則徐 《送嶰筠賜環東歸》詩:“漫道識途仍驥伏,都從遵渚羨鴻飛。”

(3).鴻雁遠翔。比喻超脫塵世。 唐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詩:“杳冥雲外去,誰不羨鴻飛。” 宋 陸游 《故山》詩:“老尉鴻飛隱市門,千年猶有舊巢痕。”

(4).哀鴻遍飛。比喻災民極多。 唐 李嶠 《攀龍台碑》:“既而六師魚漬,九野鴻飛,竟兆天亡之徵,卒成土崩之勢。”

遵陸

沿著陸路;走陸路。《詩·豳風·九罭》:“鴻飛遵陸,公歸不復。” 宋 楊萬里 《江行七日阻風至繁昌舍舟出陸》詩:“管取如今遵陸了,雲開風順水東流。” 胡蘊 《過臨平》詩:“舟來 禾郡 初遵陸,車到 臨平 不斷山。”

驥足

比喻高才。《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鷄群。” 清 劉大櫆 《送孫明府遷任鳳陽》詩之一:“循吏聲名動九閽,通才驥足豈辭繁。” 梁啓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 * 》:“使起案之權,全歸行政官之手,則議員自放棄其識見,有為之士,無從展其驥足。”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畏途

險惡可怕的路徑,比喻做起來很危險和艱難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難》

他將此視為畏途

菁莪

(1).《詩·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簡稱。 晉 孫楚 《故太傅羊祜碑》:“雖《泮宮》之詠 魯侯 ,《菁莪》之美育才,無以過也。” 宋 朱熹 《白鹿洞賦》:“樂《菁莪》之長育,拔雋髦而登進。”

(2).《詩·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後因以“菁莪”指育材。 明 劉基 《送趙元舉之奉化州學正》詩:“泮水紫芹香可攬,倚看待佩樂菁莪。”

過化

謂經過其地而教化其民。亦指做地方官。 明 劉基 《述志賦》:“ 魯 仲尼 之過化兮,焉役役而無所容其身。” 清 黃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 虔中 為 王文成 過化之地,香火特盛。”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 宋 周濂溪 先生過化 贛 南,未聞從游之士。”參見“ 過化存神 ”。

謂經手花費錢鈔。 王任叔 《疲憊者》:“我這二十年作工里,每年十元算,也得有二百元錢了。我這兩百元錢,可不知誰給我偷了!我也不曾娶個把老婆,生個把兒子,過化去一百二百。”

炎荒

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晉 傅玄 《述夏賦》:“清徵泛於琴瑟,朱鳥感於炎荒。” 唐 張九齡 《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狀》:“遠自炎荒,忽至霄漢,秘文副掌,淺陋無堪。” 清 趙翼 《人面竹》詩:“炎荒物產奇,篠簜出意態。” 周詠 《感懷》詩之六:“銷磨髀肉羞看劍,落寞炎荒嘆處囊。”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來蘇

(1).謂因其來而於困苦中獲得蘇息。語本《書·仲虺之誥》:“攸徂之民,室室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 孔 傳:“ 湯 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來,其可蘇息。’” 晉 潘岳 《西征賦》:“激 秦 人以歸德,成 劉 後之來蘇。” 唐 李白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橫制八極,克復兩京,俗畜來蘇之歡,人多徯後之望。” 貝青喬 《雜謠》:“蚱蜢橫撲禾稈枯,溝瘠留喘誰來蘇。”

(2).草名。《藝文類聚》卷三十引 南朝 梁 張纘 《離別賦》:“猶合歡之蠲忿,如來蘇之釋勞。”

(3).藥名。為含有50%煤酚的肥皂溶液,棕色,有毒。有做消毒劑。

觀風

替人守望,以便報告

派小王去觀風

顛連

(1) 形容說話做事錯亂,沒有條理

(2) 困頓不堪

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張載《西銘》

鄭俠圖

《宋史·鄭俠傳》載, 鄭俠 任監 安上門 職務時,以所見居民流離困苦之狀,令畫工繪成流民圖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後,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下了責躬詔,罷去方田、保甲、青苗諸法。後以“鄭俠圖”代稱流民圖。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長沙》詩:“ 鄭俠 圖曾傷目擊, 陳琳 檄可愈頭風。” 清 楊中訥 《高郵道中書事》詩:“空懷憂國 長沙 淚,難繪流民 鄭俠 圖。” 清 陳學泗 《紀事》詩:“中丞欲請 敖倉 粟,司諫先陳 鄭俠 圖。”亦省稱“ 鄭圖 ”。 清 張英 《贈螺浮黃門次龔合肥韻》:“親見閭閻凋敝甚, 鄭 圖還與繪千村。”

詩詞推薦

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原文_賀司馬中丞王岱麓公蒞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