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原文
溪畔梅花欲放遲,數株分種傍階墀。
鍤翻夜月和香動,手握寒根帶影移。
花信漫愁催落蕊,畫楹初有照來枝。
何須秉燭尋幽趣,舉首冰蟾未墮時。
詩詞問答
問: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溪畔
溪水邊。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溪畔印沙多鶴跡,檻前題竹有僧名。” 唐 羅隱 《夜泊義興戲呈邑宰》詩:“溪畔維舟問 戴星 ,此中三害有《圖經》。” 清 潘高 《憶幼子》詩:“隨我至溪畔,背我弄溪泉。”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階墀
台階。亦指階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堯 陵東城西五十餘步, 中山夫人 祠, 堯 妃也,石壁階墀仍舊。” 唐 白居易 《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飭躬趨館舍,拜手挹階墀。”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釣者: 南後 和三閭大夫便立在明堂的階墀上看我們跳神。”
花信
(1) 花開的信息
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後連陰》
花信尚早
(2)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歲
畫楹
有彩繪的堂柱。 唐 吳融 《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老狖尋危棟,秋蛇束畫楹。” 唐 李洞 《龍州韋郎中先夢六赤後因打葉子以詩上》:“紅蠟香菸撲畫楹,梅花落盡 庾樓 清。” 宋 楊億 《宣曲二十二韻》:“蓮的沉寒水,芝房照畫楹。”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尋幽
(1).尋求幽勝。 唐 李商隱 《閒遊》詩:“尋幽殊未極,得句總堪夸。” 宋 歐陽修 《和游午橋莊》:“曉壇初畢祀,弭蓋共尋幽。”
(2).探究深奧的事理。《北史·楊伯醜傳》:“時有 張永樂 者,賣卜京師, 伯醜 每從之游。 永樂 為卦有不能決者, 伯醜 輙為分析爻象,尋幽入微。”
舉首
(1).抬頭。《管子·形勢解》:“ 殷 民舉首而望 文王 ,願為 文王 臣。” 宋 蘇軾 《登雲龍山》詩:“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雲寺水亭上》詩:“舉首見仙人,雲中捉松鼠。”
(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論》:“ 漢 興八十餘年矣,上方鄉文學,招俊乂,以廣儒墨, 弘 為舉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 漢文 中年,始舉賢良; 鼂錯 對策,蔚為舉首。”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其詞奧衍,有 漢 唐 之遺風,進御一讀,遂為舉首。” 明 張居正 《答藩伯吳小江書》:“公以卓行清望,為天下舉首。”
(3).檢舉,告發。《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城內城外,挨戶查問女嬰。不拘死活,有撈取來獻者,賞布帛各三百疋;有收養不報者,鄰里舉首,首人給賞如數。” 清 林則徐 《速戒鴉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責令舉首。”
(4).首領。《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棄去,適 潁州 ,為紅軍(指紅巾軍)舉首。”
冰蟾
指月亮。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涌?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 嫦娥 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原文_賦得自鋤明月種梅花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