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竺庵原文
東竺最深幽,岩徑跋幾曲。
寺弗事莊嚴,三間架古屋。
調御坐中間,林泉對清淑。
是誠竺家風,本來真面目。
小憩坐精舍,盆花紅蔌蔌。
昔春與今日,今昔蕉還鹿。
名言則且置,好山如畫讀。
詩詞問答
問:東竺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東竺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屋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八
參考注釋
深幽
深邃,幽深
曲徑深幽
岩徑
山間小路。 唐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詩:“及此雲山去,窅然巖徑好。” 唐 柳宗元 《邕州馬退山茅亭記》:“ 周王 之馬跡不至, 謝公 之屐齒不及,巖徑蕭條,登探者以為嘆。”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間架
(1) 房屋建築的結構。梁與梁之間叫“間”,桁與桁之間叫“架”。借使漢字的筆畫構架
(2) 文章的布局
御坐
亦作“ 御座 ”。1.侍坐。《韓非子·喻老》:“左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出令曰:‘今日為 越王 陳北面之坐,群臣以客禮事之。’ 伍子胥 趨出到舍上,不御坐。”
(2).皇帝的寶座。《後漢書·獻帝紀》:“帝疑賦卹有虛,乃親於御坐前量試作糜,乃知非實。”《新唐書·百官志二》:“大朝會,則奉寳進於御座;行幸,則奉以從焉。”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臺於御座左右,候進呈事退,即降麻而宣之。”
(3).帝王的星座。《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因共偃臥, 光 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 嚴子陵 共臥耳。’”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清淑
(1).清和。 唐 韓愈 《送廖道士序》:“ 衡山 之神既靈,而 郴 之為州,又當中州清淑氣,蛇蟺扶輿,磅礴而鬱積。” 宋 范成大 《邵陽口路粗惡積雨餘濘難行》詩:“不知清淑氣,果復曾鬱積。” 清 黃宗羲 《永樂寺碑記》:“天地間清淑之氣,山水文章,交光互映。”
(2).清美,秀美。 宋 蘇軾 《寓居定惠院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明 劉基 《滿庭芳·二月十一日壽石末公》詞:“乾坤清淑,為瑞在扶輿。” 清 龔自珍 《與人箋》五:“海宇平康,山川清淑。”
家風
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門風
習其家風。——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本來
(1) 從一開始
(2) 向來,原來
(3) 原先;先前
(4) 理所當然
真面目
真實的面貌和色彩
小憩
亦作“ 小憇 ”。短暫休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不能立,人氣亦闌。” 清 王士禛 《娑羅坪》詩:“小憩 娑羅坪 ,手扶娑羅樹。” 清 李靜山 《增補都門雜詠·十剎海》:“柳塘蓮浦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花城》1981年第5期:“我想靠著馬背小憇一會,我實在太疲勞了。”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花紅
(1) 為慶賀喜事而贈送的插花掛紅的衣料禮品
花紅緞匹
有拏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執雙花紅。——《水滸傳》
(2) 盈利
(3)
(4) 一種落葉小喬木( Malus asiatica ),葉子卵形或橢圓形,花粉紅色。果實球形,像蘋果而小,黃綠色帶微紅,是常見的水果
(5) 這種植物的果實。也叫“林檎”或“沙果”
(6) 賞金
蔌蔌
(1).猥瑣醜陋貌。《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傳:“蔌蔌,陋也。” 林紓 《讀<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滿朝列,國豈有不卒斬者耶!”
(2).風勁烈貌。《文選·鮑照<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李善 註:“蔌蔌,風聲勁疾之貌。” 唐 韓愈 《雨》詩:“坐來蔌蔌山風疾,山雨隨風暗原隰。”
(3).飄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之二:“洞口春紅飛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蘇軾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明 高啟 《梅花》詩之八:“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蘇軾 《食甘》詩:“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宋 蘇軾 《賀新郎·夏景》詞:“共粉淚,兩蔌蔌。”
(5).象聲詞。輕微之聲。《南史·王晏傳》:“見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視之,猶木也。 晏 惡之,乃以紙裹桷子,猶紙內搖動,蔌蔌有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經文》:“會夜,大霧晦黑,乃設伏。縱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聲。”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今昔
現在和過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對比
名言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如畫
景色如繪畫一般美麗
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宋· 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