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涵元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涵元殿原文

朵殿趯台中,勝朝規制崇。

乘除餘想像,景物漸沖融。

且勒楊稊綠,已薰梅萼紅。

貞元訊息處,橐籥具鴻功。

詩詞問答

問:題涵元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涵元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涵元殿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五

2. 西苑創自前朝今瀛台上之涵元殿諸處皆仍其舊至迤北之豐澤園惇敘殿各處乃康熙年間所建迤南之淑清苑寶月樓同豫軒一帶則又乾隆年間所增也

參考注釋

朵殿

大殿的東西側堂。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 仁宗 ﹞冬不御爐。每御殿,則於朵殿設爐以禦寒氣。”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米 ( 米元章 )乃顧朵殿云:‘皇帝叫內侍要唾盂。’” 清 馮桂芬 《五十初度自題小影》詩:“朵殿臚名叨上第,繡衣持節歷南天。”

台中

猶禁中。《後漢書·鍾離意傳》“給帷被皁袍” 李賢 注引 漢 蔡質 《漢官典儀》:“尚書郎入直臺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

勝朝

指已被現王朝取代的前王朝

這批勝朝遺少雖然個個年輕,但都迂腐守舊

規制

(1).規格制式。《新唐書·韋述傳》:“及 蕭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領其屬,事歸於職,規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進前所陳十事》:“請密定規制,相時而行。” 傖父 《民國行政機關之改革》:“當民軍起義時,各省設軍政府為戰時組織,其規制殊不一律。”

(2).指建築物的規模形制。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五:“ 中山府 有 夕陽樓 , 煇 出疆日,騎馬自樓下過,在城之隅,規制甚小。”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靈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寶誌 之所,規制甚麗,中殿無梁,雲猶是 六朝 所建也。”《明史·西域傳四·天方》:“城東北有土屋,為拜天之所,規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為花文。”

(3).指器具的規模形制。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三:“夫南簇蠶少,規制狹小,殆若戲技,故獲利亦薄。”

(1).指建築物的規模形制。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楊府水渠》:“ 楊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橋 ,規製甚廣。”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旁有浮屠,號 孝親院 ,石刻 魏公 所建。院規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2).指器具的式樣。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樣,規製古樸,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謝人惠二小漆冠》詩:“規製新翻出 杜郎 ,最宜閨子夜燒香。”

乘除

(1) 求積與等分的運算

(2) 打算;算計

另有乘除,別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變化,此消彼長

萬事乘除總在天,何必愁腸千萬結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沖融

亦作“沖融”。1.充溢瀰漫貌。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西遊記》第八四回:“﹝ 行者 ﹞佇立在雲端里,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

(2).水波蕩漾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已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 楊倫 箋註:“沖融,謂水波溶漾。” 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是篇娓娓至數千言,浩浩蕩蕩,西起 崑崙 ,東注 溟 渤 ,沖融窈窕,異派分支,千態萬狀,姿媚橫生。”

(3).沖和,恬適。 唐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望雲悲轗軻,畢景羨沖融。” 楊倫 箋註:“言以年暮,故羨山人顏色沖和。” 元 李裕 《摸魚兒》詞:“些兒淡沲沖融意,到處拈花著柳。”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吾則甚服其沖融大雅,油然悠然,從容自適,而工者自莫之及,未嘗有孤臣寡婦之怨悲、鱷魚鵩鳥之祲怪引藉為激壯也。”

梅萼

亦作“ 梅蕚 ”。梅花的蓓蕾。 宋 歐陽修 《玉樓春·題上林後亭》詞:“池塘隱隱驚雷曉,柳眼未開梅蕚小。”《隋唐演義》第九八回:“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貞元

(1).純正。語本《易·乾》:“元亨利貞。” 高亨 註:“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貞正之德……《文言》謂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為南蠻校尉詔》:“侍中領祕書監驍騎將軍 奐 ,秉心貞元,志局開亮,績譽之美,在公屢彰。”

(2).古以元亨利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時令的周而復始和天道人事的轉換。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紀貞元而應度,按時令以承禧。” 清 葉廷琯 《梅孫以甲乙元旦詩見示依韻和之》:“世事偶然成剝復,天心於此見貞元。”參見“ 貞下起元 ”。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橐籥

(1).亦作“ 橐爚 ”。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吳澄 註:“橐籥,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扁於內者,籥也。”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其日圓空鏡然,江山四爽,橐爚之上,騰為煙雲,盤旋氤氳,五色成文。”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 老 氏以天地如橐籥,動而生風,是虛能於無生有,變幻無窮;而氣不鼓動則無,是有限矣。然則孰鼓其橐籥令生氣乎?”

(2).喻指造化,大自然。 晉 陸機 《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唐 陳九流 《賦得春風扇微和》詩:“喜見陽和至,遙知橐籥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一日賢太守,與我觀橐籥,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

(3).喻指本源。《隋書·經籍志一》:“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 清 沉大成 《學福齋雜著·華嚴字母跋》:“第聽太師奏樂,伶人按歌,凡曲字之餘聲,無不收此十四字中者,便曉然《華嚴》字母為一切音之橐籥,實有裨於國小,豈可以其出於佛氏而忽之也哉!”

(4).生髮,化育。 宋 李綱 《<易傳內篇>序》:“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三者渾淪而不相離……刻彫眾形,橐籥萬物,自有形至於無形,自有心至於無心。” 姚華 《曲海一勺·原樂》:“夫禮樂者,橐籥於元氣,根荄於人情,羣生仰其米鹽,萬化資其麴櫱。”

鴻功

豐功偉績。 清 蒲松齡 《擬四子贊》:“是必贊其鴻功,乃能彰其至德。”

詩詞推薦

題涵元殿原文_題涵元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