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國王喬治三世(3)
由於能幹的首相皮特把國事治理得井井有條,喬治三世沒有政治壓力,他就能鑽研他的植物學了。他曾用拉爾夫·魯濱遜的筆名寫作論改進農業的小冊子。從智力上說,國王起步較慢,但他趕上來了。在18世紀80年代,與歐洲大多數君主相比,他毫不遜色。
但喬治三世也有頭疼的問題:他與其長子即未來的攝政王之間,敵對日益嚴重。漢諾瓦王朝似乎有父子間不和的“傳統”。喬治一世和奧古斯塔斯不和、喬治二世和“可憐的弗雷德”之間有衝突,現在又在喬治三世和王太子之間出現了分裂。應該說,他們雙方都有錯誤。喬治三世的弱點是他太呵護孩子了,他真愛自己的兒子,但卻要王子永遠像一個孩子。宮廷中那種“脫脂棉”空氣對一位充滿了活力的青年王太子來說,太沉悶和拘束了,而為了突破這些束縛,導致他乾出種種壞事。然而,喬治三世對兒子的愚蠢行為,反應是難過多於憤怒。不過比起先前那位可憐的弗雷德來,現在的王太子幸運多了。他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1788年夏天,國王生了一場病。
10月16日這天,喬治三世雨中騎馬以後,突然痙攣,隨後國王的言行舉止失常,他不停他講話。大概就在此時,據說發生了有名的橡樹事件,說國王與一棵橡樹交談,好像這棵橡樹是普魯土國王,這個故事是一名被王家開除的小廝散布的,對此人們半信半疑。
然而,1788年11月5日,喬治三世的確出現過神經失常的舉止。在溫莎城堡就餐時,他揍王太子,並企圖把王太子的腦袋往牆上猛撞。國王喃喃自語個不停,嘴裡冒白沫,兩眼充血,看起來像兩顆紫葡萄。
當知道國土能活下去但不能恢復理智時,王后下令把他轉移出溫莎城堡,送到倫敦市郊一個名叫丘的村鎮休養。御醫們用殘酷得令人髮指的方法來為國王治療。喬治三世的主治醫生是林肯郡一家私立瘋人院的老闆,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威利斯的大夫。治療主要是訓斥、威嚇、穿緊身拘束衣。假若國王拒不吃飯或吵鬧不休,就把他的兩腿綁在床上,再用一條寬布帶沿著他周身綑紮起來。後來,又用一種特殊的椅子限制他的行動。具有十足諷刺意味的是,喬治三世把這個可怕的玩藝兒稱作“加冕椅”。真正的加冕椅給他帶來的是至高無上的威嚴,這個玩藝兒帶來的只是羞辱。
庸醫不止威利斯大夫一個。還有一個叫沃倫的大夫,他堅持要把一種毒蟲和芥茉敷料塗遍國王全身。他說這樣引起的水泡苦痛難熬,就會把國王身上的“壞液體”吸引出來。庸醫們的治療方法只能延緩病人的康復。但不管怎么搞,喬治三世居然慢慢地重新恢復了理智,並且恢復到能參加17 * 4月23日為他康復舉行的慶祝會。
自那時以來,醫生和歷史學家對喬治三世的病爭論不休。一派認為國王的病最好用心理學解釋,另一派則認為他患的是一種少見的內科病。假若第二種解釋正確,那么,嚴格說來,喬治沒有患什麼“精神失常”病。另有人認為,國王操勞太重,而失掉美洲殖民地是一種外傷性的誘發因素。
喬治三世似乎本來應做一名德高望重的鄉紳,而實在當不了什麼國王。
後來研究人員在分析當年喬治三世的疾病時,從伴隨疾病而出現的症狀上,如脈搏過速,嚴重皮疹,兩眼充血,兩腳浮腫,尿帶紅色等,認為患者得的是一種不常見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搞清楚的卟啉病。
卟啉病是給卟啉新陳代謝混亂所起的一種疾病的名字。這個新陳代謝過程產生血液中的紅色素。假若這種紅色素過多,尿就變色,包括大腦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都要中毒。這種解釋聽起來很離奇,但完全符合喬治三世的病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