幟拔文壇,丹青擅妙,符分岩邑,蒼赤蒙恩,羨梓鄉化洽,童蒙鹹思把菊題糕,歲歲重陽祝眉壽; 同僚共濟,論采芻蕘,異姓聯歡,盟堅金石,聽薤露歌傳,遠道空剩只雞斗酒,遙遙千里哭心交。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幟拔文壇,丹青擅妙,符分岩邑,蒼赤蒙恩,羨梓鄉化洽,童蒙鹹思把菊題糕,歲歲重陽祝眉壽;
下聯:同僚共濟,論采芻蕘,異姓聯歡,盟堅金石,聽薤露歌傳,遠道空剩只雞斗酒,遙遙千里哭心交。

對聯備註:

(清-顧家相《挽華海初》)

參考注釋

文壇

(1).文學界。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文壇如命將,可以持王鉞。”《明史·文苑傳三·歸有光》:“時 王世貞 主盟文壇, 有光 力相觝排,目為妄庸巨子。” 鄭振鐸 《<現代創作文庫>序》:“文庫里二十位作家固然不能包括現代整個文壇,但這二十位作家的選定,是以他的讀者之多寡來取決的。”

(2).指文人聚會之所。 清 惲敬 《答方九江書》:“若酒場花局,詩席文壇, 敬 方折節天下士大夫,醒固不狂,醉亦如醒也。”

丹青

[painting]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岩邑

險要的城邑。《左傳·隱公元年》:“ 制 ,巖邑也, 虢叔 死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國有巖邑,朝多君子。” 唐 劉孝孫 《早發成皋望河》詩:“清晨發巖邑,車馬走轘轅。”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出宰兩巖邑,弘譽東西馳。”

蒼赤

指百姓。《封神演義》第六二回:“甘驅蒼赤填溝壑,忍令脂膏實羽翎。” 清 惲敬 《與姚秋農書》:“知決意不外轉,則為五兄慶幸,將來且為天下蒼赤慶幸也。”

蒙恩

恩惠。《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右臣蒙恩除尚書兵部侍郎。”《水滸傳》第二十回:“小弟便是 晁保正 莊上曾拜識尊顏,蒙恩救了性命的赤髮鬼 劉唐 便是。”

梓鄉

故鄉。 清 馮桂芬 《復應方伯論清丈第二書》:“如竟以經造冊充數,則流毒梓鄉,百世無已。”《花月痕》第四四回:“梓鄉極目黯飛雲,可憐倚枕彌留,猶自傷心南望。”《“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一俟風潮平靜,自當各返梓鄉也。”參見“ 桑梓 ”。

化洽

(1).教化普沾。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功成化洽,景命有傾。帝乃震慟,執書以泣。” 唐 劉商 《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氣氤氳孕至精。”

(2).指使教化普沾。《三國志·魏志·蘇則傳》:“若陛下化洽中國,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

童蒙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義:“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訓》:“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視於天地之間,是故其德煩而不能一。” 三國 魏 嵇康 《遊仙》詩:“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且夫遠古質樸,蓋其未變,民尚童蒙,機心不動。”

(2).指無知的兒童。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中人猶不覺,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邊》詩:“散誕都由習,童蒙剩懶散。”《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這類書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我之獲見,實自童蒙。既愛既勸,在麻之蓬。” 清 錢謙益 《母李氏仍前贈》:“事夫篤疾之餘,訓子童蒙之日。”

題糕

見“ 題餻 ”。

重陽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mao66東《採桑子·重陽》

眉壽

長壽。《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毛 傳:“眉壽,豪眉也。” 孔穎達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 註:“眉壽,長壽也。”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詩:“納寒場,為春酒,昭景福,介眉壽。” 唐 唐正辭 《唐趙夫人夏侯氏墓志銘》:“期天降鑒,介以眉壽。”《清史稿·世宗紀》:“旌 廣東 興寧縣 老民 幸登運 年一百二歲,其子五人,各七八十歲,一門眉壽,加賜上用緞一匹。”

同僚

[associate;colleague;fellow-officials] 舊稱同在一處做官的人

共濟

(1).謂共同挽救;共同度過;共同成事。《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孤以不德,階承統緒,思與賢良共濟世道。”《宋書·沉攸之傳》:“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明 張居正 《答河道徐鳳竹》:“前得 山東 撫臺 李公 書,謂開 泇口 不如疏 膠河 ,意與公合。故宜會同。且委用屬吏、量派夫役,亦必借其力以共濟也。”

(2).猶言互相幫助。 唐 杜甫 《諸葛廟》詩:“君臣當共濟,賢聖亦同時。” 清 吳偉業 《閬州行》:“汝有親弟兄,提攜思共濟。”

芻蕘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異姓

(1).不同姓。亦指不同姓的人。《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 高祖 弟子同姓為王者九國,唯獨 長沙 異姓。”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一:“﹝ 張叔夜 ﹞領兵勤王京師,拜樞密,以不肯推戴異姓,取過軍前,飲恨而薨。”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釋道·道士取妻》:“科臣執奏,謂蔭敘無及異姓之例。”

(2).指姻親。《左傳·隱公十一年》:“ 周 之同盟,異姓為後。” 鄭玄 註:“庶姓,無親者也;異姓,昏姻也。”《詩·小雅·伐木》“兄弟無遠” 唐 孔穎達 疏:“禮有同姓、異姓、庶姓。同姓,揔上王之同宗,是父之黨也;異姓,王舅之親;庶姓,與王無親者。”

聯歡

[have a get-together] 一個集體的成員或幾個集體在一起歡聚

軍min6聯歡

金石

[metal and stone] 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的東西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輓歌。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晉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並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橫 zi6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里……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 宋 葉適 《張提舉輓詞》詩:“長年慣唱漁家曲,難聽茲晨《薤露》聲。”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翦逆聞喪》:“歌《薤露》把泉臺卜葬。” 柳亞子 《題雲間張瑞芝女士傳》詩:“ 九峰 三泖 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

(2).薤葉上的露水。 唐 裴鉶 《傳奇·封陟》:“逝波難駐,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酸風夜鳴,薤露競落,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

遠道

[long way] 遙遠的道路

遠道而來

只雞斗酒

(1).指菲薄的祭品。語出《後漢書·橋玄傳》:“又承從容約誓之言:‘徂沒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怨。’” 宋 蘇軾 《縱筆》詩之三:“明日東家當祭灶,隻雞斗酒定膰吾。”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楔子:“您兄弟隻雞斗酒,等待我的哥哥也。”《花月痕》第五回:“升俎豆之馨香,隻雞斗酒。”

(2).指簡單的酒菜。 宋 文天祥 《讀<赤壁賦前後>》詩之二:“一笑滄波浩浩流,隻雞斗酒更扁舟。”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前夕, 熊得山 勞以隻雞斗酒,席間各自道生平,感慨噓唏,鹹涕泣不能自已。”亦作“ 隻雞樽酒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胡紘李沐》:“此非人情,隻雞樽酒,山中未為乏也。”

遙遙

(1) [far away;long way off]∶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a long time]∶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drift abcut;be drive by current]∶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千里

[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心交

知心朋友。 唐 鮑溶 《送蕭世秀才》詩:“心交別我 西京 去,愁滿春魂不易醒。”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三:“與公素為心交,苟有所懷,不敢不盡。”《群強報》1923.5.25:“你容我給你開門送,你姑娘說:‘既是心交,何須客套!’”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