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深深柳陰陰聽何處笙歌且涼涼去 風淡淡月灩灩數陋城更點好緩緩歸

名勝貴陽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花深深柳陰陰聽何處笙歌且涼涼去
下聯:風淡淡月灩灩數陋城更點好緩緩歸

對聯備註:

(貴州貴陽江南會館戲台)

參考注釋

深深

(1) [deep;keen]∶形容程度深或強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far]∶指進入的距離遠

把樁深深打進地下

陰陰

(1).幽暗貌。 唐 李端 《送馬尊師》詩:“南入 商山 松路深,石牀溪水晝陰陰。” 宋 蘇軾 《李氏園》詩:“陰陰日光淡,黯黯秋氣蓄。”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洗過了臉,我方走出房門,看看天氣陰陰的,像要落雨的神氣,一切皆很黯淡。”

(2).深邃貌。 南朝 齊 謝朓 《直中書省》詩:“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

(3).猶隱隱。微痛貌。《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王冰 註:“脾氣主右,故右胠下陰陰然深慢痛也。”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二折:“一會家陰陰的腹痛似錐挑。”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二章:“他心裡陰陰作痛。”

蔭蔽覆蓋。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笙歌

(1) [playing and singing]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樂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樂歌舞熱鬧非凡)

涼涼

[be a bit cool] 微寒的樣子

日初出滄滄涼涼。——《列子·湯問》

淡淡

(1) [light;slight]∶形容顏色淺淡

雲溪花淡淡。——唐· 杜甫《行次鹽亭》

淡淡的浮雲

淡淡的遠山

(2) [dim]∶隱隱約約的樣子

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列子·湯問》

(3) [wave;undulating]∶水波動的樣子

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潘岳《金谷集作》

灩灩

亦作“灩灩”。亦作“灔灔”。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遜 《望新月示同羈》詩:“的的與沙靜,灧灧逐波輕。”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明 劉基 《再次韻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將流瓦,玉礫熒熒恰近簷。” 趙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贊上座》詞:“ 西湖 仿佛濛濛煙樹,灔灔波光。”

(2).水浮動貌。 唐 張籍 《朱鷺》詩:“避人引子入深壍,動處水紋開灧灧。” 金 元好問 《後灣別業》詩:“童童翠蓋桑初合,灩灩蒼波麥已勻。” 冰心 《寄小讀者》十四:“偷閒劃舟,抬頭望一望灩灩的湖波,低頭看滴達滴達消磨時間的手錶,心靈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飄動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館夜別李景信》詩:“蠡琖覆時天欲明,碧幌青燈風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長沙陪裴大夫夜宴》詩:“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歐陽修 《雪晴》詩:“悠悠野水來,灔灔西溪闊。”

更點

(1).古代計時單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為五更,每一更次分為五點。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國朝 文德殿 鐘鼓院 於夜漏不盡刻,既天未曉,則但撾鼓六通而無更點也,故不知者乃謂禁中有六更。”

(2).指更鼓之聲。 唐 薛能 《上鹽鐵尚書》詩:“城絶鼓鐘更點後,雨涼煙樹月華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北固亭》詞:“倚樓休弄新聲,重城門掩,歷歷數 西州 更點。” 清 曹寅 《鹿墟冶堂夜歸不及送題扇卻寄》詩:“城上蝦蟆更點遲,摘船剛過夜漁時。”

緩緩

猶徐徐。緩慢貌。 宋 蘇軾 《陌上花》詩之一:“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宋 范成大 《南柯子·七夕》詞:“銀渚盈盈渡,金風緩緩吹。”《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去的時節甚是匆匆;回來的時節甚是緩緩,其故何也?” 魯迅 《吶喊·白光》:“獨有月亮,卻緩緩的出現在寒夜的空中。”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